[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型的转子无试重失衡参数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5613.4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2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琇峰;牛玉辉;林京;雷亚国;廖与禾;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6 | 分类号: | G01M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型 转子 无试重 失衡 参数 辨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模型的转子无试重失衡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转子-轴承-支撑系统动力学建模
在转子-轴承-支撑力学传递系统中,转子通过滑动轴承与弹性支撑相连接,不平衡激振力fu作用在转子上,则系统的运动学方程描述为:
其中Z为动态刚度矩阵,下标i与b分别为内部和轴与轴瓦接触点的有限元节点,下标F、R与B分别对应支撑、转子与轴承,r为振动响应,fu为添加在转子内部节点上的不平衡力,rR,i为转子内部节点上的绝对振动,rR,b为转子与轴承接触节点的绝对振动,都通过涡流传感器测得,rF,b则为轴承与支撑接触点的绝对振动,通过速度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测得,支撑的动力学响应方程表示为:
现场机组用加速度或者速度传感器测取轴瓦与支撑接触点处的振动,待识别的支撑与轴瓦接触点处的动刚度表示为:
在测取测试信息时,由于现场运行机组所安装的涡流传感器通过与轴承侧端面连接的支架安装,因此轴向位置与相应轴承中心位置存在一定距离,在有限元模型中采用精确节点表述,如果不平衡质量分布在非轴承节点上,则系统运动方程表述为:
其中fu_i为非轴承、轴振测试有限元节点上的不平衡力,fu_p为轴振测试节点上的不平衡力,轴系不平衡作用力为:
消除方程(4)的未知振动响应rR,i与rR,b,得到:
其中,
则方程(6)中的未知参数包括基础模型与不平衡激振力fu;
步骤二,推导参数辨识方程
用离散的不平衡质量分布表述转子的混合模态不平衡量,假定不平衡配重分布在n1,n2,...,np节点,其中p为不平衡面的数量,不平衡力矢量描述为:
其中r为实部,i为虚部,则相应转速下的不平衡力表达为:
fu=ω2Te (9)
其中T为离散不平衡质量在转子有限元节点上的分布矩阵,则方程(6)表示为:
或
中
v包含了待识别支撑的刚度、阻尼和质量参数,则作用于支撑上的动态力可线性变换为:
W包含了不同频率下的瓦振数据,在ωq频率存在:W(ωq)=[W0(ωq)W1(ωq)W2(ωq)] (14)
如需识别全部支撑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则有:
其中为n×n2矩阵,那么方程(10)表示为:
对比方程(10)和(16)得到:
R(ωq)=Pω2T (17)
每个转速下都能够获取一组方程(16),其中[W(ωq)R(ωq)]为n×(3n2+2p)矩阵,
如果启动或者停车过程中获取q=1,...,N组不同转速振动数据且不同转速下的支撑动力学参数一致,则有:
步骤三,转子有限元建模,通过现场测试或者设计图纸获取转子的几何尺寸,进而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ANSYS,获取转子有限元矩阵ZR;
步骤四,启停车振动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对应不同转速的工频响应振动数据rF,b与rR,p;
步骤五,将步骤三得到的转子有限元矩阵ZR和步骤四得到的不同转速的工频响应振动数据rF,b与rR,p,输入到步骤二推导出的辨识方程(19)中,此时,方程组线性超定,利用广义逆算法或者鲁棒性更好的截尾奇异值分解法(TSVD)求解此类最小二乘解,即得到失衡量与支撑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56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