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178.3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0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巍;孙鹏;莫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20 | 分类号: | H04W2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耀光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带宽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网络活动。而移动运营商也在给用户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例如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
由于目前的WiFi网络的覆盖程度较低,而又不是全部手机用户均使用3G网络,因此,目前的部分手机提供有网络共享功能,具有3G网络的机主可将自身设置为网络热点,使接入的移动终端享受机主的3G网络,这些接入机主的移动终端可称为下游移动终端。
但是,目前的手机中,在机主允许移动终端接入后,却无法控制下游移动终端所占用的带宽。若下游移动终端开启视频、下载等任务时,可能会过多的占用机主的带宽,影响机主的上网或消耗过多的资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装置和设备,可以控制下游移动终端对本机的带宽的占用,避免下游移动终端过多的带宽占用对本机的影响。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并截取预设端口的报文,所述预设端口用于向下游移动终端转发报文;
获取所述报文的目的IP地址以及为所述目的IP地址预先配置的最大带宽,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下游移动终端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最大带宽向所述下游移动终端发送所述报文。
另一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带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并截取预设端口的报文,所述预设端口用于向下游移动终端转发报文;
带宽判断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报文的目的IP地址以及为所述目的IP地址预先配置的最大带宽,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下游移动终端一一对应;
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带宽向所述下游移动终端发送所述报文。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具有如下功能:
监测并截取预设端口的报文,所述预设端口用于向下游移动终端转发报文;
获取所述报文的目的IP地址以及为所述目的IP地址预先配置的最大带宽,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下游移动终端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最大带宽向所述下游移动终端发送所述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带宽的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监测并截获向下游移动终端转发的报文,并获取报文的IP地址,对于每个IP地址对应的报文使用不超过预先配置的最大带宽进行转发,可以控制下游移动终端对本机的带宽的占用,避免下游移动终端过多的带宽占用对本机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为手机端中对于报文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带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带宽的装置中的监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带宽的装置中的监测模块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带宽的装置中的监测模块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带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监测并截取预设端口的报文,所述预设端口用于向下游移动终端转发报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步骤S101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为所述预设端口创建流量管理队列,并将所述预设端口向下游移动终端转发的报文加入所述流量管理队列;
设定用于控制所述流量管理队列中的报文发送速率的管理算法。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使用管理算法为HTB(Hierarchical Token Bucket,分层令牌桶)算法。
优选地,所述设定用于控制所述流量管理队列中的报文发送速率的管理算法,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设定所述管理算法为分层令牌桶HTB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芯片物理完整性检测装置与系统
- 下一篇:基于指纹识别的电子记事手持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