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鸭茅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1768.0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8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兵;左福元;张新全;黄琳凯;兰英;尹权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C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李靖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种子 发芽率 方法 | ||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号201210196504.6、申请日2012年06月14日,发明名称“一种促进鸭茅种子发芽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鸭茅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鸭茅为本领域公知的植被,是一种广泛应用在畜牧养殖中的牧草原料,但其也有独特的植物生理特性;鸭茅(又名鸡脚草、果园草,Dactylis glomerata L.)为多年生草本,疏丛型。须根系,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内,深的可达1米以上。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70~120厘米(栽培的可达150厘米以上)。叶稍无毛,通常闭合达中部以上,上部具脊;叶舌长4~8毫米,顶端撕裂状;叶片长20~30(45)厘米,宽7~10(12)毫米。圆锥花序开展,长5~20(30)厘米;小穗多聚集于分枝的上部,通常含2~5花;颖披针形,先端渐尖,长4~5(6.5)毫米,具1~3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顶端具长约1毫米的短芒。颖果长卵形,黄褐色。
目前牧草供应不足的状况已经愈演愈烈。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原料供应上,供应量远远达不到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牧草生产上,这一缺口尤为庞大。那么如何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牧草产量就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鸭茅种子发芽率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处理鸭茅种子可获得较高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较好的生长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鸭茅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用青霉素溶液对鸭茅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所述青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00mg/L~500mg/L、处理时间为6~24小时。发明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性地采用了青霉素溶液对鸭茅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发现鸭茅种子的发芽率、后续生长性能等与常规的清水浸种比有着显著提高,其鸭茅种子的发芽势可达75~78%,发芽率可达78~83%;且经过上述青霉素溶液浸种的鸭茅种子发芽后的生长性能好。
具体地说,一种提高鸭茅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清洗鸭茅种子:采用机械清选也可采用人工清选,但人工清选效率低,费工费时;
b.沙藏:把种子埋在1℃~4℃的冷沙中进行处理、沙藏时间为30天;
c.浸种:采用200mg/L的青霉素溶液在室温下进行浸种处理,浸泡时间为18小时;
d.变温处理:将上述经过浸种后的鸭茅种子置于室温下5小时,然后再将其置于35℃下5小时,如此反复24小时,期间保持鸭茅种子湿润。在本领域的《种子发芽规程》中有对种子湿润的定义;加热温度以35℃为宜,温度不要过低也不要过高,否则达不到加热处理的效果或引起有害作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特定处理浓度的青霉素浸泡鸭茅种子、发现对其萌发及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采用变温浸种加速了种子在萌发前的代谢过程,通过热冷更迭,促进种皮微裂,改变其透气性,促进其吸水、膨胀、萌发,其优越性十分突出;本发明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类似鸭茅这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发芽。
此外,本发明方法通过沙藏处理、特定的浸种处理以及特定变温处理的有效配合,使所得鸭茅种子有较高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较好的生长性能,鸭茅种子的发芽势可达到85%,发芽率可达到88%,比普通种子发芽方法提高了15%~25%;种子萌发系数高达16.56;而且在出苗后20天测得植株的叶长为19.36cm,植株叶面积为7.98cm2;出苗四十天后测得植株的叶长为32.84cm,植株叶面积为13.67cm2;较普通发芽方法的植株在生长性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采用本发明促进鸭茅种子发芽方法,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鸭茅种子的发芽,同时也提高了鸭茅种子发芽后的植株生长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