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排水采气井下自动加药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9496.5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钟海全;刘通;朱沫;李颖川;王志彬;杨美华;周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排水 井下 自动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气井的一种泡沫排水采气的加药装置及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天然气井普遍产水,当气井进入中后期生产时,产气量递减,气液滑脱严重,水回流井底形成积液,容易造成气井“水淹”停产。而泡沫排水采气是防止气井积液、维持气井稳产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后期气田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它通过向井筒加注适量泡排剂,让井底积液在气流作用下产生稳定泡沫,从而降低气液滑脱,排出积液。
然而目前的泡排剂加注工艺面临两个共同问题,一是加药前无法实时获得井下积液信息,难以确定最佳的加药时机;二是药剂从井口加入,使得药剂浮于液面或难以到达预定位置而无法与底部积液充分混合。这会带来如下后果:1)若井底积液迅速增加,而加药不及时,可能造成气井迅速水淹;2)若井底积液较少,而过量加药不仅造成药剂的浪费,多余的药剂还会成为积液的一部分,增加排液负担;3)积液底部药剂浓度过低,产生的泡沫量不足,无法充分排液。因此根据井下积液信息及时加药、停药,同时保证药剂与积液的充分混合是泡排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常气井积液后,井筒液柱会在井底产生回压,该回压大小直接反映了积液的严重程度。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思路,采用井下加药方式,在井下设置压差控制阀,利用积液产生的井底回压大小控制阀的开关,从而自动控制加药。如此实现根据气井积液程度自动加药和停药的功能,既提高泡排效率,又节约药剂,还降低工作强度。另外采用井下加药方式还能保证药剂与底部积液的充分混合,对于水平井、蛇曲井等积液段较长、药剂难以充分扩散的复杂井型尤其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泡沫排水采气井下自动加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能够根据气井积液程度自动加药和停药,在积液迅速增加的第一时间避免气井水淹,又能在积液减少后停止加药,既提高泡排效率,又节约药剂,还降低工作强度;通过井下加药还能确保药剂与底部积液的充分混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泡沫排水采气井下自动加药装置,主要由储药罐、细管阀门、细管、压差控制阀、油管、套管组成。所述储药罐与细管阀门、细管、压差控制阀从上到下依次串接,形成加药通道;所述细管与油管之间形成环空排液通道;所述压差控制阀主要由进药口、上腔室、阀芯球、锥形阀座、下腔室、弹簧、出药口组成。所述进药口与细管连接,所述出药口与油管连通;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本发明一种泡沫排水采气井下自动加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压差控制阀、细管下入油管,打开储药罐后的细管阀门,将细管充满药剂,确保压差控制阀上端进药口受药剂重力作用(恒压),下端出药口受井底回压作用,由于药剂重力大于井底回压,会对阀芯球造成向下的压差,下压阀芯球并压缩弹簧;2.当井底积液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井底回压增加,对阀芯球造成的向下压差减小,所述弹簧克服该压差而将阀芯球托起,所述阀芯球与锥形阀座分离,药剂从上腔室流入下腔室,实现自动连续加药;3.当井底积液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井底回压减小,对阀芯球造成的向下压差增加,所述弹簧弹力不足以托起阀芯球,所述阀芯球与锥形阀座闭合,自动停药;通过以上步骤实现泡沫排水采气井下自动加药和停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根据气井积液程度自动加药和停药,能够在积液迅速增加的第一时间避免气井水淹,在积液减少后立即停止加药,既提高了泡排效率,延长气井稳产期,又节约药剂;2.实现一次安装多次自动加药的功能,降低工作强度,提高泡排井自动化管理水平;3.采用井下加药确保药剂与底部积液的充分混合,对于水平井、蛇曲井等积液段较长、药剂难以充分扩散的复杂井型尤其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泡沫排水采气井下自动加药装置及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压差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药罐,2.细管阀门,3.套管,4.油管,5.细管,6.积液液面,7.压差控制阀,8.进药口,9.上腔室,10.阀芯球,11.锥形阀座,12.下腔室,13.弹簧,14.出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9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的电容器接线端
- 下一篇:一种生态保健型鲤鱼专用饲料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