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式地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7748.0 | 申请日: | 2013-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0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溯;宋健河;杨海鹏;刘红伟;刘泽年;胡路胜;汪敏;李姣姣;刘欣;李晓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州市通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775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热交换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能直接将地热能传送到地上的导管式地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浅层地热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温度低于25度,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民用采暖、洗浴、医疗、农业温室、农田灌溉、土壤加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各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益,节约了能源。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低,所需设备较为简易。在直接利用浅层地热能的系统中,通常都是用泵将地热流抽上来,通过热交换器变成热气和热液后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用泵抽,能直接将地热能传送到地上利用的导管式地热交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包括吸热管、导热管、散热管和热媒,其特征是:吸热管在地下最深处,散热管在地上,在吸热管和散热管之间连接一个导热管,吸热管吸收地热后传给热媒,热媒携带着热量经过导热管,在散热管内进行热交换,经散热管传到地上。
根据所述的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由易导热、抗腐蚀金属材料铸造而成,深入到井筒的地下水中。
根据所述的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铝塑管或塑料管,导热管外表面设有保温层,导热管的内表面设有竖向槽沟。
根据所述的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易导热、抗腐蚀金属管,上端焊接一个球形金属壳,内表面上设有竖向槽沟。
根据所述的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为临界温度高,冷凝温度低的液体制冷剂,装入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内,充满整个吸热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直接利用地热能,技术要求低,所需设备较为简易,易于制造与安装,一次性投入,可长久使用,降低供暖成本。不需要任何外在动力,就可以把地下热能源源不断地送到地上,能广泛应用于民用采暖、农业温室、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各个方面,安全、环保、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吸热管、2导热管、3散热管、4热媒、5保温层、6井筒、7地下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包括吸热管1、导热管2、散热管3和热媒4,其特征是:吸热管1在地下最深处,散热管3在地上,在吸热管1和散热管3之间连接一个导热管2,吸热管1吸收地热后传给热媒4,热媒4携带着热量经过导热管2,在散热管3内进行热交换,经散热管3传到地上。吸热管1由易导热、抗腐蚀金属材料铸造而成,深入到井筒6的地下水7中。导热管2为铝塑管或塑料管,导热管2外表面设有保温层5,导热管2的内表面设有竖向槽沟。散热管3为易导热、抗腐蚀金属管,上端焊接一个球形金属壳,内表面上设有竖向槽沟。热媒4为临界温度高,冷凝温度低的液体制冷剂,装入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内,充满整个吸热管1。
原理及操作过程:在需要供暖的大棚或房屋内先钻数个井筒6,井筒6深度可以为十几米、几十米或几百米,以钻到地下水7为宜。然后将导管式地热交换器的吸热管1一端插入井筒6内,没入到地下水7中,使散热管3露出地面并将井筒口与导管式地热交换器之间密封住。用抽气机将导管式地热交换器内的空气抽出,加入适量的热媒4作制冷剂。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地面温度低,地下温度较高,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温差。当热媒4在吸热管1内吸收热量后发生汽化,高温的蒸汽沿着导热管2上升,到达散热管3后,由于散热管3周围的温度较低,高温的蒸汽被冷却、液化,放出热量。液化后的热媒4顺着散热器3和导热管2内表面上的竖向槽沟流回吸热管1,在吸热管1处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变成高温蒸汽上升。如此不停地进行热交换,把地下的热能源源不断的送到地上,使大棚或房屋内的温度不断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州市通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滕州市通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77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高压交流试验线段无线电干扰驻波分析方法
- 下一篇:垂直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