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6927.2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1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常承忠;倪飞宇;任艳飞;常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承忠;倪飞宇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肿瘤 消融 电极 | ||
1.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包括中心电极、周围电极、穿刺外管与伸缩手柄,所述周围电极包裹在所述中心电极的外侧,其末端均是与电极发生部分连接,所述穿刺外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周围电极的外侧,其末端与所述伸缩手柄连接,所述伸缩手柄控制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周围电极一起向前运动,所述中心电极的末端在复位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穿刺外管的前端面上;
所述周围电极由多个内层电极以及设置在其外侧的多个外层电极构成,所述内层电极与所述外层电极呈交错方式排列;
相邻的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之间的极性分别为正极性电极与负极性电极,在正、负极性电极的作用下,使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周围电极设置在所述穿刺外管内部时,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为工作电极,其极性相反,所述周围电极将热量传导至与其相邻的所述穿刺外管的管壁上;
当一部分所述周围电极延伸至所述穿刺外管外侧时,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为工作电极,其极性相反,使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
当全部所述周围电极延伸至所述穿刺外管外侧时,多个所述内层电极与多个所述外层电极为工作电极,其极性相反,使所述内层电极与所述外层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的外壁上包裹有电极绝缘层,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均是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电极电缆接头与外部的正、负极性发生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极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中心电极接触点与正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中心电极接触点与所述正极接触片相互配合以使所述中心电极产生正极性电极;
所述外层电极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外层电极接触点与负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内层电极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与负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外层电极接触点和所述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外层电极和所述内层电极产生负极性电极,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设置在外层电极接触点的前端;
所述内层电极还与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相连接,所述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也是与所述正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设置在所述中心电极接触点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极接触点和所述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均是与所述正电极接触片滑动配合以形成滑轨式结构,并构成所述电极发生部分;
所述外层电极接触点和所述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均与所述负电极接触片滑动配合以形成滑轨式结构,并构成所述电极发生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手柄由推拉手柄以及手柄套管构成,在所述手柄套管上还设有注液孔8,所述注液孔8的末端与所述穿刺外管相连通,使液体沿穿刺外管和电极之间的缝隙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接触片与所述负电极接触片安装在所述手柄套管的内壁上,在所述手柄套管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正电极接触片和所述负电极接触片相连接的电极电缆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电极以所述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其外侧,所述外层电极以所述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所述内层电极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承忠;倪飞宇,未经常承忠;倪飞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69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