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压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4680.0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余向前;王维洲;梁琛;张勇红;智勇;安亮亮;邢延东;韩旭杉;赵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手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5/00 | 分类号: | G01R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压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压降装置,属于电能计量综合误差的电能计量及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中应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以便合理地保护电力部门与用户双方的合法利益,因此,电能计量的误差应该在法定的标准范围内。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的误差以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共同构成了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电压降在现阶段的影响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状况。
为了消除或降低二次压降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经科技人员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己有许多新方法、新技术出现,但是计量回路极其重要不能在运行中产生错误,工作稳定性要求很高,否则会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保证零压降装置的稳定运行,准确传输电压信号,及时采取合适的保护方法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是电能计量及保护领域必须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压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压降装置,包括运放、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的运放的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相连接,输入端Ui经第一继电器与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相连,输出端Uo经第二继电器与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反向并联在所述的运放的正反向输入端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运放的输出端与正负电源之间接有两个反向工作的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本发明提供的零压降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运放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置两个反向并联的二极管D1、D2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输入干扰信号太大造成运放损坏,而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的情况。
2、通过在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正负电源之间接有两个反向工作的二极管D3、D4,能够保护运放的输出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述的一种零压降装置,包括运放U1、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2。所述的运放U1的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相连接,输入端Ui经第一继电器K1与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相连,其中第一继电器K1包括两个触点,触点1和触点2,触点1与输入端Ui相连,触点2与运算U1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输出端Uo经第二继电器K2与运放U1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其中第二继电器K2包括三个触点,触点3、触点4、触点5,所述的触点3与输出端Uo相连,触点4与输入端Ui相连接,触点5与运放U1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运放U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两个反向并联的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有效补充,在所述的运放U1的输出端与正负电源之间接有两个反向工作的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保护运放的输出电压。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
本发明的零压降装置接入电路中,零压降装置未工作时,第一继电器K1的触点1和触点2断开,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3和触点4接通,电压经输入端Ui到输出端Uo输出。当零压降装置工作时第一继电器K1以及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动作,第一继电器K1控制触点1和触点2吸合,输入Ui连接到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第二继电器K2控制触点3和触点4断开,触点3和触点5吸合,输出Uo连接到第二运放U1的反向输入端。当运算U1发生故障时,电流从输入端Ui经第一二极管D1到输出端Uo,保证了电路正常工作的情况。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手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手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4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GIS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
- 下一篇:织物沾水度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