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完全止漏的气嘴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3817.0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0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蔡遥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遥沙 |
主分类号: | F16K15/20 | 分类号: | F16K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完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完全止漏的气嘴构造,由第一主体安装在充气物件后,当供气源将气体进入第一主体内组合件的中空流道时,推开位在中流道口的堵塞体以做充气实施,反的堵塞体则会受到充气物件的气压回顶、其底下的弹簧圈而顶推回原位的封住中空流道,再由外盖以旋螺方式的组装在第一主体中,以确实地达到具密封的阻止泄气目的。
背景技术
目前组装在充气物件(如圈胎)的气嘴,常发现若有一段时间为静止不用的话,便会有气压不足的泄气情形,究其原因是该使用的气嘴并不能完全且有效地给阻封密合缘故,以致产生以上所述的现象;不仅如此,连有在作动时,其实也会有慢慢地「消风」情形,这样者都是气嘴本身不能完全且有效地给阻封密合缘故。
因此,申请人遂针对以上问题而开发出本发明案,并提出本专利的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止漏的气嘴构造,其结构简单,能有效提供阻封密合效果,密封效果更好,操作更加方便,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全止漏的气嘴构造,由第一主体组装一组合件、堵塞体、弹簧圈和外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主体外表两端分别制有外螺纹段,上方的外螺纹段与外盖的内部空间的内螺纹孔螺合,下方的外螺纹段则与充气物件螺合,而在中间位置为贯穿两端的中空孔,在该中空孔的上、下两端制有内螺纹,以为分别螺合组合件和第二主体;位在第一主体中间位置的中空孔上方的组合件在外表上方制有外螺纹段、以与上主体中空孔的内螺纹做螺合定位结合,而在组合件中间位置设有一中空流道,并在中空流道的狭隘处的底面制成锥形状以形成中空流道口而供堵塞体的锥面接触;位在组合件的中空流道中的堵塞体呈伞状,即上半部表面为锥面,下半部的身部圆径较上半部小以放置一弹簧圈,另在身部的底端设有一呈贯穿状以在充气时引导流通的流道,而堵塞体以具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另在外盖的内部空间、第一主体的两外螺纹段及中空流道表面分别置有一止漏环圈;将第一主体安装在充气物件后,使供气源将气体进入第一主体内组合件的中空流道时,乃推开位在中流道口的堵塞体以做充气实施;在完成充气后的将供气源离开同时,则顶塞体受到充气物件的气压回顶、其底下的弹簧圈所具的弹力而予推回原位,以形成回顶封住中空流道,之后再由外盖以旋螺方式的组装在第一主体中,如此以确实地达到具密封的阻止泄气目的。
其中,第一主体下方的内螺纹与第二主体上方的外螺纹段螺合。
还公开了一种完全止漏的气嘴构造,在第二主体内组装一顶塞体和定位体,并在其上方得组装外盖,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主体外表两端分别制有外螺纹段,上方的外螺纹段与外盖的内部空间的内螺纹孔螺合,下方的外螺纹段与充气物件螺合,而在中间位置为贯穿两端的中空状的流通孔道,并在流通孔道的狭隘处底面制成锥形状以形成流通孔道口,以供顶塞体的长柱件穿入通过并方便泄压用,另在流通孔道上端制有内螺纹,以在顶塞体组装后由定位体外表的外螺纹段做螺合,而顶塞体以具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并以长柱件及塞件结合组成,塞件顶面为锥面,底端设有一呈贯穿状的流道,以在充气时引导流通,另在第二主体的凹环槽表面分别置有一止漏环圈;将第二主体安装在充气物件后,当供气源将气体进入第二主体内的流通孔道时,推开流通孔道口的顶塞体以做充气实施;在完成充气后的将供气源离开同时,则顶塞体则受到充气物件的气压回顶下而予推回原位,以形成回顶封住流通孔道,之后再由外盖以旋螺方式的组装在第二主体中,如此以确实地达到具密封的阻止泄气目的。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由第一主体安装在充气物件后,当供气源将气体进入第一主体内组合件的中空流道时,推开位在中流道口的堵塞体以做充气实施;在完成充气后的将供气源离开同时,则顶塞体受到充气物件的气压回顶、其底下的弹簧圈所具的弹力而予推回原位,以形成回顶封住中空流道,的后再由外盖以旋螺方式的组装在第一主体中,如此以确实地达到具密封的阻止泄气目的。
2、位在第一主体中间位置的中空孔上方的组合件,在外表上方制有外螺纹段、以与第一主体中空孔的内螺纹做螺合定位结合,而在中间位置设有一中空流道,并在中空流道狭隘处的底面制成锥形状、以形成中空流道口,以供堵塞体的锥面接触。
3、位在组合件的中空流道中的堵塞体,呈伞状,即上半部表面上为锥面,下半部的身部圆径较上半部为小,以为供放置一弹簧圈,以为在完成充气后,则由弹簧圈的弹力以形成回顶封住中空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遥沙;,未经蔡遥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3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往复式阀芯止退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灵活变换无交叉污染的多通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