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碳罐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522.6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5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叶兆权;陈闻锋;赵海涛;焦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63 | 分类号: | B60K15/063;B62D25/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碳罐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为满足燃油蒸发排放要求,现有汽车上一般都设计有碳罐,碳罐装配在整车上,通过管路与油箱、发动机连接。为尽量减少燃油蒸汽管路,碳罐一般布置在靠近油箱或发动机的位置。为防止液体燃料进入碳罐,碳罐一般布置在高于油箱的位置。
CN 1996833A公开了一种“碳罐安装结构 ”,该碳罐安装结构提供了一种将碳罐布置在后悬副车架上的方案,以满足碳罐布置位置高,且后碰撞时能为碳罐提供保护的要求。CN 101445053A公开了另一种“碳罐安装结构 ”,该碳罐安装结构提供了一种将碳罐布置于备胎与车体之间并固定在地板下构件上的方案,碳罐距离油箱较近,且能防止后碰撞时油箱与碳罐发生干涉。由于现有车型发动机中置、油箱纵置,距离后悬、备胎较远,以上两种方案都不适合。
对于发动机中置、燃油箱纵置的汽车,碳罐一般布置在发动机舱内,该种布置方式既能保证碳罐的高度要求又能节省管路,但有些车型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有限,无法将碳罐布置在发动机舱内。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布置方式是将碳罐布置于燃油箱后部,但该结构由于碳罐距离发动机远,燃油蒸汽管路过长,成本较高,且管路布置困难;另外,碳罐靠近后悬,需做防护罩,以防止碳罐被石块等杂物撞击损坏。另一种布置方式是将碳罐布置于发动机与油箱之间的车身纵梁上,但该结构由于碳罐布置位置较油箱低,容易造成碳罐进入油液导致功能失效;且碳罐底部距离地面较近,碳罐容易被石块等杂物撞击损坏。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特殊情况,开发一种新的碳罐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适用于发动机中置、燃油箱纵置且发动机舱无足够空间布置碳罐的情况,既能保证碳罐的高度要求,又能节省管路。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碳罐安装结构,包括碳罐和碳罐安装支架,所述碳罐设置在燃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的车身地板上,并位于车身纵梁的内侧;所述碳罐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车身地板上,所述碳罐与碳罐安装支架连接。
所述车身地板在靠近发动机舱处具有一高出于燃油箱的斜面,所述碳罐安装支架采用焊接方式与该斜面固定连接。
所述碳罐插接在碳罐安装支架上,并通过螺栓紧固。
所述车身纵梁为封闭腔体结构,所述碳罐的通气管通过卡卡接到车身纵梁上,并与车身纵梁的内部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有效效果:
(1)将碳罐布置于车身地板靠近发动机舱一高出于燃油箱的斜面上,保证了碳罐的布置高度较油箱高,避免了因碳罐布置位置较油箱低而导致碳罐被油液淹没,保证了碳罐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能力;
(2)碳罐布置位置较高,且距离车辆前悬、后悬及边缘均较远,故能够有效防止碳罐受到飞溅物的撞击;
(3)将碳罐布置于油箱与发动机之间,减少了燃油、蒸汽管的长度,使管路布置更为容易;
(4)碳罐的通大气口通过通气管和卡连接到车身纵梁上,并与车身纵梁的内部空间连通,能够有效防止碳罐的通大气口被灰尘、杂物堵塞,且在碳罐吸附饱和时将多余的油蒸汽排放到车身纵梁里面,避免了因过多的燃油、蒸汽被排放到发动机舱附近而引发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本发明中碳罐与车身地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碳罐与碳罐安装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碳罐,1-1、脱附管,1-2、碳罐蒸汽管,1-3、通气管,1-4、螺栓,1-5、卡,2、发动机,3、燃油蒸汽管,4、燃油箱,5、车身地板,5-1斜面,6、车身纵梁,7、碳罐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