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轧机辊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8752.0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朋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02 | 分类号: | B21B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22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轧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轧机用辊箱。
背景技术
在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中由于有较大的径向压力,在轧制过程中轴始终在微变形状态,在辊轴上使用的是高速线材轧制上专用的油膜轴承,特别在低位轧制时辊轴受到较大的扭力,使辊轴变形较大而油膜轴承与辊轴之间是通过油膜支撑,在使用时辊轴变形较大时,易使辊轴和油膜轴承之间油膜不稳定从而造成油膜破裂,从而造成辊轴和偏心轴套卡死后辊箱烧损,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高速轧机辊箱结构,解决辊轴在变形轧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形,以及控制变形后对辊轴和轴承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轧机辊箱结构,包括至少一根辊轴及前方敞口的辊箱本体,所述辊箱本体前方敞口由辊箱面板封盖,辊轴前端支撑在辊箱面板上,辊轴后端支撑在辊箱本体底部,所述辊轴前后两端与辊箱面板及辊箱本体之间安装有油膜轴承,所述辊轴前端与油膜轴承的配合位置设计有锥度过渡结构。
优选的,所述锥度过渡结构的角度为四分。
优选的,所述辊轴前端与油膜轴承之间油膜的厚度为0.3mm。
优选的,所述辊轴在锥度过渡结构前方沿辊轴周向设有前凸环,所述前凸环前方设有轴锥头,所述前凸环与轴锥头及锥度过渡结构之间设有环槽,所述辊轴在前凸环及环槽外圆周侧设有双唇密封及外抛油环、内抛油环。
优选的,所述轴锥头外圆周侧套接辊环,所述辊环与轴锥头之间设有锥套,所述锥套在辊环和轴锥头之间用高压压紧。
优选的,所述辊轴前端头部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内壁为阶梯结构。
优选的,所述锥套前端外圆周侧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与保护盖内壁的阶梯结构口部配合。
优选的,所述辊轴后端在油膜轴承前方沿辊轴周向设有后凸环,所述后凸环与油膜轴承之间设有偏心套。
优选的,所述辊轴后端在辊轴后方设有止推轴承,所述止推轴承由止推轴承端盖封盖。
本发明的辊轴在前端与油膜轴承配合的位置设计了4分的锥度,在使用过程受到轧制扭力变形时,辊轴和油膜轴承在相对一面相形成一条直线,油膜厚度在0.3mm,此时油膜可以承受最高的冲击压力达到300KN以上,解决了辊轴在变形轧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形,以及控制变形后对辊轴和轴承的影响,在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不会出现烧轴、轴承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辊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高速轧机辊箱包括至少一根辊轴1及前方敞口的辊箱本体,所述辊箱本体前方敞口由辊箱面板8封盖,辊轴1前端支撑在辊箱面板8上,辊轴1后端支撑在辊箱本体底部,所述辊轴前后两端与辊箱面板8及辊箱本体之间安装有油膜轴承12,所述辊轴前端与油膜轴承12的配合位置设计有锥度过渡结构13。所述锥度过渡结构13的角度为四分。所述辊轴前端与油膜轴承之间油膜的厚度为0.3mm。
所述辊轴1在锥度过渡结构13前方沿辊轴周向设有前凸环14,所述前凸环14前方设有轴锥头16,所述前凸环14与轴锥头及锥度过渡结构之间设有环槽15,所述轴锥头外圆周侧套接辊环3,所述辊环3与轴锥头16之间设有锥套4。在辊环3和轴锥头16之间用高压压紧,在轧制过程中受静压锁紧,在高速线材轧制过程辊环3和辊轴1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
所述辊轴前端头部设有保护盖2,所述保护盖2内壁为阶梯结构18,所述锥套前端外圆周侧设有一圈凸缘17,所述凸缘17与保护盖内壁的阶梯结构18口部配合,在轧制过程中起事故保险作用。
所述辊轴1在前凸环14、环槽15外圆周侧设有双唇密封6、外抛油环5及内抛油环7。在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中,外抛油环5及内抛油环7与双唇密封6相对转动,由双唇密封与外抛油环5及内抛油环7的陶瓷涂层面形成一个密封效果,使高线冷却水和油膜轴承溢油进行分隔。
所述辊轴1后端在油膜轴承12前方沿辊轴周向设有后凸环19,所述后凸环19与油膜轴承12之间设有偏心套9。所述辊轴后端在辊轴后方设有止推轴承10。止推轴承由止推轴承端盖11封盖。防止辊轴高速运转下上下窜动。
油膜轴承是利用液体润滑在一定空间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压力油膜,分离两个工作表面,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达到液体摩擦的状态。在锥度过大时,在辊轴和油膜轴承头部空隙较大,在工作中轴承工作区域通入的压力有无法将轴抬起,或者说在工作中油膜较厚形成困难,使在轧制过程中无法承受较高扭力轧制,在锥度过小时往往达不到设计理念所需的要求。本发明的辊轴在前端与油膜轴承配合的位置优化设计了4分的锥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朋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朋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CCD自动对位印刷系统的丝网印刷机
- 下一篇:一种淡化海水并提取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