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水体中沙门氏菌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8135.0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8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吕保樱;唐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水体 沙门氏菌 浓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水体中沙门氏菌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沙门氏菌病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目前,对水体中沙门氏菌的浓度一般采用传统的常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增菌、分离、生化鉴定完成检测,如平板计数法等,这些方法也是国内外大多数检测机构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所需试剂繁多等不足,如果样品量大时,这些技术则很难满足快速计数沙门氏菌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检测水体中沙门氏菌浓度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
本发明的原理为:基于BDD电极良好的电化学功能,将其置于含沙门氏菌的电解质溶液中,BDD电极表面占据活性位点的羟基自由基将会引起沙门氏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从而在BDD电极上产生氧化电流,根据氧化电流的变化与沙门氏菌数量变化的关系,实现对水体中沙门氏菌浓度的检测。
本发明所述的快速检测水体中沙门氏菌浓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得多份不同已知浓度的沙门氏菌溶液;
2)确定沙门氏菌与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电极)响应电流的依从关系
采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用电化学计时电流的方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浓度,以掺硼金刚石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设置工作电极的检测电位为0.9~1.15V,电解池中为pH7.2~7.6的磷酸-磷酸盐缓冲溶液;将上述步骤1)获得的多份沙门氏菌溶液逐一进样,记录每次进样时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响应电流的电流值,根据全部进样的沙门氏菌液浓度和与其对应响应电流的电流值作曲线,得到响应电流-沙门氏菌浓度曲线,该曲线为一直线,确定沙门氏菌与掺硼金刚石膜电极响应电流的依从关系为线性关系;
3)沙门氏菌浓度的快速检测
3.1)按步骤2)中的检测条件,将待测水体样品进样,记录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响应电泳的电流值;
3.2)利用步骤2)确定的响应电流-沙门氏菌浓度曲线,结合上述步骤3.1)记录的电流值读出该电流值对应的沙门氏菌浓度,该浓度即为待测水体的沙门氏菌浓度。
上述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工作电极的检测电位优选为0.95~1.05V,最佳的检测电位为1.0V;电解池中磷酸-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优选为7.3~7.5,最好是采用pH7.4的磷酸-磷酸盐缓冲溶液。
步骤1)中,获得多份不同已知浓度的沙门氏菌溶液的操作可以按现有常规方法进行,优选按以下操作进行:取沙门氏菌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分多次取适量稀释液分别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计算各培养瓶中沙门氏菌的菌落数(计算时采用现有常规方法),得到多份不同已知浓度的沙门氏菌溶液。为了使沙门氏菌在后序检测时具有更好的活性,优选在上述操作中增加培养增菌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获得多份不同已知浓度的沙门氏菌溶液的具体操作为:取沙门氏菌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分多次取适量稀释液分别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将各个培养瓶中的稀释液分别涂布于LB平板上,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24h,通过计算各个LB平板上沙门氏菌的菌落数获得各培养瓶中沙门氏菌的菌落数,从而得到多份不同已知浓度的沙门氏菌溶液。该步骤中,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沙门氏菌菌液时,稀释的倍数与现有技术相同,通常是将沙门氏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约106个/ml,以便于后续沙门氏菌菌落数的计数。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响应电流-沙门氏菌浓度曲线用于拟合表达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响应电流与沙门氏菌浓度依从关系的公式,拟合得到的公式为ΔI=Kx,其中ΔI为计时电流变化,单位为μA,K为常数,x为沙门氏菌浓度,单位为cfu/mL。
在上述检测条件下,本方法检测水体中沙门氏菌的检出限为1000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未经桂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