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6783.2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洪斌;王靖雯;耿颖;马浩亮;董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郭丽娜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活性 生物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很多的环境压力,湖泊、水库、近海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污水排放总量仍然持续增加,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COD和氨氮的排放总量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是总氮的排放量还未列入国家的环境状况公报的统计指标,目前的一些行业的国家标准如《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01)、《啤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821-2005)等虽然仅对氨氮的排放做出限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2-2010)、《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1-2010)等不仅仅对氨氮而且对总氮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必须对氨氮和总氮都进行控制。因此不论是城市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对总氮这一指标的控制将会越来越严格。
现今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本都采用了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A/O、A2/O、氧化沟、CASS等工艺,其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的标准(NH3-N<5mg/L、T-N<15mg/L),而要达到一级A标准(NH3-N<5mg/L、T-N<15mg/L)往往还需后续深度处理,常规的物理化学法深度处理工艺如絮凝沉淀、过滤等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或者投资运行费用过高,低成本的生物深度脱氮可以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多种多样,技术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尤其是高浓度的淀粉废水、啤酒废水、制革废水、制药废水等,一般都采用厌氧预处理(UASB、IC、AF等)及常规生化处理,其处理出水应能达到NH3-N<15~25mg/L 、T-N< 30~40mg/L的标准,而在实际工程运行中,工业废水的处理脱氮效果往往不甚理想。2011年发明人申请了CN201120415861.8 一种逆流式移动床生物深度脱氮处理装置,但是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CN201120415861.8 中水位的调节不够便利,导致膜载体分离器排泥管中生物膜的排放速度调整困难,因此研发一种便于调节水位的装置亟亟可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水位的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包括反应器,反应器内设有填料腔,填料腔的下部上宽下窄,填料腔内设有配水系统,反应器的顶部设有出水管,反应器内设有贯穿填料腔的中心气提管,中心气提管的上、下端开口,中心气提管下端开口处设有进气管,中心气提管的顶部设有膜载体分离器,中心气提管的顶部伸入膜载体分离器内,出水管的进口处设有高低位置可调节的套筒。
出水管进口处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套筒内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套筒位置的高低通过旋转套筒调节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的深度来调节。
反应器为圆柱体或多边形体,当反应器为圆柱体时,填料腔的下部为锥形斗,当反应器为多边形体时,填料腔下部呈倒棱锥形,其横截面为与多边形体横截面相适应的多边形。
所述配水系统包括环状的主管,主管上设有支管,主管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连接。
当反应器为圆柱体时,支管的延长线与其和填料腔的锥形斗交点所在的母线呈90±5°;当反应器为多边形体时,支管的延长线与其和填料腔的交点所在的填料腔内壁呈90±5°。
所述膜载体分离器包括外筒,外筒的内壁上设有环状保护圈,外筒内设有第一级挡板,中心气提管的上端开口位于膜载体分离器外筒内的第一级挡板之下,且中心气提管上端开口与外筒内部相通;第一级挡板下方的外筒内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向下倾斜的挡板,第一级挡板上方的外筒上设有孔口,外筒上孔口位置处的外侧设有一外壳,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泥管。
所述填料腔内的配水系统的上方设有曝气系统,曝气系统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
所述填料腔的底部设有排空管。
进气管的出口处延伸至中心气提管下端开口内1-2cm,进气管的进口位于反应器的顶部,有效防止填料回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纱方法及纺纱装置
- 下一篇:高效率U型钢的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