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6061.7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文晨;杨志清;余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处理 染料 废水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高效、低耗预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染料废水具有高色度、成分复杂、难生物降解和含无机盐量高等特点,将其直接排放会严重危害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为此,深入探究高效、低耗、安全、经济地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新方法是发展现代化水处理技术的必然趋势。目前,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催化氧化、电催化、混凝沉淀、Fenton氧化、膜技术和微电解及其强化法(如微波、超声与曝气强化,Fenton、臭氧与电解耦合)等,但是上述诸方法在处理效率、能耗和经济性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缺陷和问题。因此,优先开发高效、安全、低耗和经济性好的高盐染料废水处理新方法,对水环境污染治理及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技术是当前发展的趋势,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微电解法顺应了该主流发展,但在应用中仍面临如填料板结、沟流和铁料钝化等而导致处理效率降低的现实问题,提供一项高效、低能耗去除高含盐染料废水的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实现其可生化、达标排放或膜分离等预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预处理高盐染料废水新方法,其主要过程如下:
(1)在一体化微电解反应器中调节固液比为25.0~50.0%,将某体积高盐染料废水连续地注入反应器内,相继开启回流泵和气泵,使废水在填料塔与回流池之间形成循环流,从而导致填料呈悬浮态;
(2)将直流电源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极对上,调节输入电压,经一定运行时间后完成高盐染料废水的氧化还原处理;
(3)对上述处理后的出水实施混凝沉淀,完成达标排放或可生化性或循环再利用等;
(4)整体运行过程为序批式处理。
本发明与现行技术相比,凸显下列优势:
(1)所用一体化微电解反应器是将电解与微电解巧妙地集约成一体,凸显了占地面积小、成本与能耗低、操作简单、安全好以及效率高等。
(2)在循环水流协同曝气和外电场的耦合作用下,降低了污染物在填料层的蓄积概率,缓解了板结与污染;
(3)高盐染料废水的脱色率接近100.0%,COD去除率可达65.0-90.0%,且操作简单易行;
(4)呈现处理效率高、能耗低、运行安全和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预处理高盐废水的新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填料塔;3-电极对;4-回流池;5-回流泵;6-液体流量计;7-气泵;8-时间继电器;9-气体流量计;10-沉淀池;11-出水口;12-加药口;13-排泥口;14-压滤机;15-污泥外运。
图2为图1所示方法中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予以详细地阐述。
参见附图1,本发明预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新方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1)调节固液比为25~50%,将某一体积含盐染料废水通过进水口1连续地注入一体化微电解反应器的填料塔2和回流池4中,相继开启回流泵5和气泵7,回流液与气体从各设施底部进入填料塔2和回流池4中实现水气完全混合,且通过时间继电器8交替调控,同时回流比和曝气量分别使用液体流量计6和气体流量计9调节;(2)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电极对3上,选择输入电压在3.0~30.0V内,经一定停留时间后通过测定出水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判定该高盐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3)经上述(1)和(2)处理后,出水经回流池出口4进入沉淀池10,借助加药口12完成混凝沉淀处理,经排泥口13外运污泥,而出水由沉淀池出口11外排,经水质分析(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判断其达标排放或可生化性或循环再利用等可能的出路。
上述处理过程为序批式。曝气量为80.0L/h,回流流速16.0L/h。
据拟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调控固液比和停留时间(5.0~48.0小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