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桂花嫁接小叶女贞育苗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4300.5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韩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宏恩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桂花 嫁接 小叶 女贞 育苗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桂花育苗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桂花嫁接小叶女贞育苗技术。
背景技术
桂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绿化树种,桂花树在现在来说很多地方都能看见,不仅树形很好看,而且开的花也是很香,给人一种很宁静的感觉。桂花树寿命长,病虫害少,适应性广,是观赏和实用价值很高的多用途树种。它材质坚实,纹理密致,为优良建筑及制作家具用材;树形圆整美观,枝叶浓密,花芳香,为重要的庭院绿化树种;花可提制香精,为食品、化妆品的优质香料;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生产使用;桂花全株还是天然的药材。
桂花育苗有种子育苗、扦插育苗、压条、嫁接几种方法,种子育苗培育的桂花生长很慢,不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一般不能作为培育方法。扦插育苗培育的桂花无主根,前期生长快,几年后生长很慢,原则上不能作为培育方法。压条与扦插性质一样,也是不能作为培育方法。只有用嫁接的桂花,主根发达,须根也很发达,生长快,可以保持优良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桂花嫁接小叶女贞育苗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桂花嫁接小叶女贞育苗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选择
选择小叶女贞作为砧木树种,嫁接用的砧木需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粗度1cm以上的2-3年生树苗或多年生树上的2-3年生枝条;
(2)接穗选择与采集
从金桂健壮母树上选择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危害、大小适中的2-3年生粗度为0.3-0.5cm枝条作为接穗,采集接穗在2月份桂花发芽前进行,采集后剪去叶片;
(3)接穗预处理
将接穗切成5-10cm的小段,上切口距芽1-1.5 cm,然后放入植物源杀菌剂300-500倍液中浸泡3-5h,吸足水分后放阴凉处保湿沙藏,至嫁接前取出;
(4)嫁接
嫁接应选择在小叶女贞开始发芽时进行,嫁接时先将接穗放入植物源杀菌剂300-500倍液中再浸泡一昼夜,使其吸足水分;然后将砧木距地面3-5cm处剪断,自断面一边下切2-3 cm,接穗下端削斜面长2.5-3.0cm,反面削去一些皮层,两面切口均要平,然后插入砧木,使皮层相互密接,用麻皮绑扎,接口处抹以湿泥,最后用湿润沙土填封接穗下部,使上端露出2-3cm。
(5)除萌
嫁接后,如果砧木接口以下部分萌发枝条,应及时抹除,嫁接后20-25天,从接口下剪断接穗,让其脱离母体;
(6)检查成活
剪断接穗后3-5天,接穗枝叶生长正常即是成活;如果叶子出现萎蔫,则要进行补接。
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0-15份蓖麻叶、8-12份苦楝皮、5-10份银杏叶、4-8份仙鹤草、3-6份红叶藜、5-10份穿心莲、8-12份粟米草、4-6份大花金挖耳加15-20倍水经微沸煎煮,浓缩,喷雾干燥而成。
步骤(4)所述的湿泥由40-50%鱼塘泥、10-15%的凹凸棒土、5-10%牛粪粉、2-3%磷矿粉和20-30%的沼气废液搅拌均匀而成。
步骤(4)所述的湿润沙土由30-40%的草炭土、 20-30%蚕沙、15-20%草木灰、2-3%硼砂、4-6%废糖浆和5-10%木醋液搅拌均匀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植物源杀菌剂对接穗切口进行杀菌处理,净化了其生长环境,提高了接穗的成活率,本发明还在湿泥和湿润沙土添加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接穗生长速度的成分,促进接穗繁殖;本发明桂花嫁接育苗技术,繁殖系数大,成活率高达90%以上,且管理方便,苗木生长快,出圃早。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桂花嫁接小叶女贞育苗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选择
选择小叶女贞作为砧木树种,嫁接用的砧木需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粗度1cm以上的2年生树苗或多年生树上的2年生枝条;
(2)接穗选择与采集
从金桂健壮母树上选择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危害、大小适中的2年生粗度为0.4cm枝条作为接穗,采集接穗在2月份桂花发芽前进行,采集后剪去叶片;
(3)接穗预处理
将接穗切成8cm的小段,上切口距芽1cm,然后放入植物源杀菌剂400倍液中浸泡4h,吸足水分后放阴凉处保湿沙藏,至嫁接前取出;
(4)嫁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宏恩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宏恩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4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