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偏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8456.2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7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苑会林;邢胜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69/06;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偏氟 乙烯 微孔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聚偏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计量的聚偏氟乙烯、溶剂和致孔添加剂混合后恒温溶解为均一的铸膜液,静置脱泡以后将铸膜液用刮刀刮制成一定厚度的溶液薄层,然后将溶液薄层浸入到凝胶固化浴当中,等待溶液薄层形成为凝胶态的薄膜之后,最后将凝胶态的薄膜浸入到成膜浴中,成膜浴将凝胶态薄膜当中的致孔剂萃取之后,便形成了聚偏氟乙烯微孔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致孔添加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脂,优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铸膜液形成凝胶态的薄膜之后,由于致孔添加剂为非水溶性的有机大分子,因此依然保留在凝胶态薄膜当中,需要经过成膜浴中丙酮的萃取作用,才能最终形成聚偏氟乙烯微孔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4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