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生化处理单池一体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77417.0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9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志新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生化 处理 一体化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及设施领域。
二、背景技术
在这一领域,目前已有许多种成熟并实际应用的工艺,比如AO工艺、AB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以及为适应不同污水处理要求或提高污水处理经济性稳定性而由这些基本工艺演变衍生出一些各有特点的新工艺,比如氧化沟一体化工艺、IBR工艺、A2O工艺、BL水循环工艺等。除了SBR工艺或其衍生IBR工艺及氧化沟一体化工艺和BL水循环工艺外,其他工艺目前实际应用中都设置了与处理水量相适应的独立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为了强化脱氮除磷有的工艺还设置了混合液回流系统和污水进水多点比例分配系统,而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占地面积、运行成本、管理维护难度等都占了不小的比例。SBR工艺是单池工艺,有很多优点,但只能周期运行,不能连续出水,所以处理同样水量其投资、占地、运行成本就没有优势了。IBR工艺在单池内增加了沉淀区,虽可连续出水,但由于其也是周期运行,对出水达标是有影响的,其在占地方面有优势,但在投资和运行成本方面优势不明显。氧化沟一体化工艺是在氧化沟的一段增加了沉淀区,由于氧化沟沟宽受到限制,一体化氧化沟的沉淀区就会较长,相应增加了氧化沟的总长度,也就要增加搅拌推流设备和动力,这可能是一体化氧化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原因。BL水循环工艺也是单池工艺,其以导流板系统将单池分为底部贯通的两个区域,一个是好氧区域,一个是单斜板沉淀区域,依靠导流板系统以气提方式回流污泥,其优势是投资省、占地小,但运行较复杂,运行稳定性较难控制。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以新颖的单池内部构造组合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生物选择、污泥回流和连续出水单池一体化污水生化处理新工艺,在污水处理水质达到国家新标准的同时,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难度低、易于实现自动化运行等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在一个单池内以一面有多个孔洞的隔墙将单池分为底部贯通的好氧区和非好氧区两个区域,在非好氧区域,以两面斜板分隔成前置缺氧区、斜板内V型区和厌氧区三个区域,在斜板内V型区再以一面底部中间有缺口的隔板分隔成底部贯通的后置缺氧区和沉淀区两个区域,沉淀区底部设置一组格栅片斜置的格栅,格栅下面形成一个沿水流方向截面积逐渐变小的V型污泥回流通道,各个区域间按工艺需求以水流通道连通,污水进水全部进入厌氧区,好氧区混合液以重力自流方式经穿过隔墙的水流通道进入后置缺氧区反硝化后再自流流入沉淀区经出水堰溢流排往下道工序,沉淀下来的污泥混合液经污泥回流通道被污泥回流泵泵入厌氧区,与污水进水混合厌氧反应后自流流入前置缺氧区,好氧区硝化混合液被混合液回流泵泵入前置缺氧区,与厌氧区流过来的混合液混合反硝化后,重力自流穿过隔墙孔洞回到好氧区。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构造和运行流程。图1是平面示意图,图2是A-A立面示意图,图3是B-B立面示意图,图4是C-C侧面示意图,图5是D-D侧面示意图。有若干个孔洞的隔墙1将矩形水池分隔成好氧区和非好氧区两个区域,斜板2和3将非好氧区分隔成前置缺氧区、斜板内V型区和厌氧区三个区域,底部中间有缺口的隔板4再将斜板内V型区分隔成后置缺氧区和沉淀区两个区域,穿过隔墙1的水流通道5连通好氧区和后置缺氧区,在水流通道5的自流进水口端设置甲醇(或其他挥发性有机酸)注入管路6,后置缺氧区内设置防止污泥沉淀的导流板系统(图中未画出),混合液回流泵7从抽水口8抽取好氧区硝化混合液通过管路9输送到前置缺氧区,隔板4底部中间的缺口10连通后置缺氧区和沉淀区,在V型沉淀区上部设置浸没式底面穿孔环形出水堰(图中未画出),在V型沉淀区底部设置一组格栅片斜置的格栅11,格栅11下面形成一个沿水流方向截面积逐渐变小的V型污泥回流通道12,在此污泥回流通道的尾端处设置污泥混合液排出口13,从排出口13引出的管路分为两条支路,一条输送剩余污泥去剩余污泥处理系统,一条输送污泥混合液被污泥回流泵14泵入厌氧区,污水进水从进水口15加入厌氧区,厌氧区内设置防止污泥沉淀的导流板系统(图中未画出),厌氧区混合液通过连接管路16流入管路9和硝化混合液混合后流入前置缺氧区,前置缺氧区设置防止污泥沉淀的导流板系统(图中未画出),前置缺氧区混合液穿过隔墙1的多个孔洞17重力自流回到好氧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志新,未经彭志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7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