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7337.5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琴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亿丰电子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蜂鸣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鸣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
背景技术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目前,蜂鸣器电路采用插件工艺组装,手工焊接,这样会造成效率非常的低,消耗时间长,而且容易搭焊,虚焊,合格率低,而且还采用电容降压,这就导致交流电压对电容冲击大,对电容和三极管的损坏高,造成蜂鸣器的使用寿命短。
如申请号为201020615594.4,申请日为2010.11.19《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通过一个通道实现信号的驱动与关断,该驱动电路声音优美、结构简单、成本节约,但是其依然采用电容降压法,就会导致使用寿命非常的短,无法大规模的被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可以交、直流两用的新型蜂鸣器电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直流电压源、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蜂鸣器通过第一开关管与微控制器相连,还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I/O口相连,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二端分别通过电阻与直流电压源及第三开光管的控制端相连;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容和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其第二端与蜂鸣器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为PNP型三极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蜂鸣器两端的第二电容。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蜂鸣器两端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其阴极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电路采用电阻降压。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采用贴片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贴片焊接,就不易搭焊、虚焊,一次性合格率高,而且采用电阻降压,能克服对电容、三极管的瞬间冲击,保证产品安全,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因为蜂鸣器功耗小,改用电阻降压可有交流电变成交流、直流两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蜂鸣器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蜂鸣器电路主要包括直流电压VCC、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Q1、Q2、Q3、Q4可为三极管、MOS管或IGBT等开关管。本实施例中采用三极管,且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和第四开关管Q4为NPN型三极管,第三开关管Q3为PNP型三极管。为描述方便,定义三极管的基极为控制端,集电极为第一端,发射极为第二端。当采用MOS管或IGBT时,则控制端为栅极,第一端为漏极,第二端为源极。
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1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V12相连并通过电阻R2和电容C3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B1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I/O口V11相连,其第一端通过电阻R3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其第二端分别通过电阻R5和R6与直流电压源VCC及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相连。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容C1和电阻R4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相连,其第二端与蜂鸣器B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连接在蜂鸣器B1两端。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相连,其阴极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亿丰电子器材厂,未经宁波市鄞州亿丰电子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7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用新型扁网线
- 下一篇:一种伽玛电压调节方法、伽玛电压调节装置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