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差分电迁移率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6435.7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楚碧武;李俊华;郝吉明;蒋靖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差分电 迁移率 测量仪 及其 测量方法 | ||
1.一种串联差分电迁移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DMA(1)和SMPS(2),DMA(1)与高压电源(3)之间用高压电源线连接,其余连接部件均为气管连接,SMPS(2)进气口与扩散干燥器(8)出气口相连;SMPS(2)出气口经过第一三通阀(17-1)后分别与第一全氟磺酸管(7-1)的内管进气口和加热器(12)的进气口相连将气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中第一全氟磺酸管(7-1)的内管出气口与第二全氟磺酸管(7-2)的内管进气口相连形成串联结构,另外一路中加热器(12)的出气口与扩散吸附管(13)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全氟磺酸管(7-2)的内管出气口与扩散吸附管(13)的出气口连接第二三通阀(17-2)之后再合并为一路,第二三通阀(17-2)出气口与热交换器(15)的进气口相连,热交换器(15)的出气口与第一温湿度探头(5-1)的进气口相连,第一温湿度探头(5-1)的出气口与DMA(1)的气溶胶进气口相连;
空压机(18)的出气口分别连接四个流量控制器(4)的进气口,其中两个流量控制器(4)的出气口又分别连接至一个鼓泡系统(9)的进气口,另外两个流量控制器(4)的出气口分别与两个鼓泡系统(9)的出气口相连合并得到两路气体,其中一路与第二全氟磺酸管(7-2)的外管进气口相连,第二全氟磺酸管(7-2)的外管出气口与第一全氟磺酸管(7-1)的外管进气口相连,第一全氟磺酸管(7-1)的外管出气口排空,而另外一路气体分别连接两个针阀(10)的进气口,其中一个针阀(10)的出气口直接排空,另外一个针阀(10)的出气口与流量计(6)进气口连接,流量计(6)的出气口连接过滤器(14)的进气口,过滤器(14)的出气口与第二温湿度探头(5-2)的进气口相连,第二温湿度探头(5-2)的出气口与DMA(1)的壳气进气口相连;
DMA(1)的壳气出气口与限流孔(11)的进气口相连,DMA(1)的气溶胶出气口连接至CPC(19)的进气口,而限流孔(11)的出气口与CPC(19)的出气口相连后连接至气泵(16)的抽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差分电迁移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三通阀(17-1)和第二三通阀(17-2)两个气路交替闭合,一路通气时另外一路为闭合状态。
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仪关于吸湿性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SMPS(2)筛选所测粒径的单分散相的颗粒物,如筛选粒径为Dp0的颗粒物,只有粒径为Dp0的颗粒物能通过SMPS的狭缝,粒径大于或者小于Dp0的颗粒物将被去除;
步骤二、SMPS2筛选出来的所测粒径的颗粒物进入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进行吸湿,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是由多根细小的全氟磺酸膜构成的空心细管并联而成的,全氟磺酸膜只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其他物质如氧气和颗粒物无法通过,所以当气溶胶样品经过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内腔时,管周围湿空气(壳气)中的水分子会透过全氟磺酸膜进入到气溶胶样品气中,使样品气中的颗粒物吸湿增长,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的壳气由干空气和湿空气混合而成,湿空气由干燥空气通过鼓泡系统(9)加湿得到,通过控制流量控制器(4)调节干空气和湿空气气体的流量比可以控制壳气的相对湿度RH,进而控制样品气经过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加湿后的RH,壳气的流量设计为气溶胶样品流量的30倍,减少了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吸附水造成的湿度调节滞后,同时,多个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串联的设计增加了调节湿度的效率,实现了气溶胶样品湿度的快速调节,气路中加入热交换管(15),保证了气路温度与DMA(1)温度保持一致,气溶胶样品以及DMA(1)壳气的温度和湿度用温湿度探头(5)测量;
步骤三、在DMA(1)中测量吸湿之后的样品的粒径分布:通过调节DMA(1)电压控制经过DMA(1)的颗粒物粒径,再利用CPC(19)检测通过DMA(1)的颗粒物的数浓度,进而得到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为了防止吸湿后的颗粒物样品在DMA(1)中进行粒径测量时由于其表面水分的增减造成粒径的变化,必须保证整个测量过程中DMA(1)中湿度为一恒定值,所以DMA(1)的壳气也必须进行湿度的调控,调控的原理与步骤二中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的壳气湿度控制原理一样,控制DMA(1)壳气湿度使其与样品气经过第一全氟磺酸管(7-1)和第二全氟磺酸管(7-2)加湿后的湿度相同,DMA(1)的壳气采用开路循环模式,干湿混合气流量略高于所需壳气流量,利用针阀(10)和限流孔(11)联合控制流量;
步骤四、计算吸湿增长因子:通过比较吸湿后DMA(1)测量到的颗粒物粒径Dp和SMPS(2)筛选出的颗粒物粒径Dp0可计算得到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因子,一般吸湿增长因子Growth factor,用Gf表示,计算公式为:Gf=Dp/Dp0。
4.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仪关于吸湿性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SMPS(2)筛选所测粒径的单分散相的颗粒物;
步骤二、SMPS(2)筛选出来的所测粒径的颗粒物进入加热器(12)加热挥发,加热器(12)的温度控制为30-200摄氏度,气溶胶经过加热后挥发出来的气体组分通过扩散吸附管(13)去除,然后经过热交换管(15)使气溶胶冷却到常温;
步骤三、在DMA(1)中测量加热挥发之后的气溶胶样品的粒径分布:通过调节DMA(1)电压控制经过DMA(1)的颗粒物粒径,再利用CPC(19)检测通过DMA(1)的颗粒物的数浓度,进而得到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步骤四、对比各个加热温度条件下,颗粒物挥发前后的粒径,计算颗粒物不同温度下的挥发性:设加热后DMA1测量得到的颗粒物粒径为Dpv,SMPS2筛选出的颗粒物粒径为Dp0,挥发因子VGrowth factor为VGf表示,则颗粒物在某温度下的挥发因子计算公式为:VGf=Dpv/Dp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64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