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曲轴开放式排气单冲程活塞式柴油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4014.0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4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仁;曾繁良;曾繁星;张民;曾佳;曾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庆仁 |
主分类号: | F02B53/00 | 分类号: | F02B53/00;F02B55/08;F02B55/02;F02B53/08;F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520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开放式 排气 冲程 活塞 柴油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柴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领域内,柴油发动机因为它的技术效益高的技术优势,使它在发动机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复杂的曲柄连杆机构和进排机构却限制了它的发展。我们却从圆周运动的角度,似乎找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我们2012年提出申请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在发明51期2012-12-19上公开。它的申请号是201210339553.0;发明名称是无曲轴开放式排气单冲程活塞式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的。具体的内容如附图所示。
我们为了保证压燃过程的完成;我们有意识的增加了两缸之间的密封区的长度。其长度应该能保证轮辐上的燃烧室在经过密封区时,有时间完成向燃烧室内喷入高压空气和柴油,以及二次压缩燃烧两项工作程序。
我们为了达到压燃的目的,对申请号为201210339553.0的发明方案中的轮辐上的燃烧室进行了较大的改进。第一把 园角的方形改为圆形。第二把实底改为贯通的。并在其中安装了二次压缩活塞。用来适时的在密封区内完成压燃的工作程序。
为了完成二次压缩工作,我们特别设计了如附图5所示的二次压缩活塞。
同样为了适时的进行二次压缩工作,我们在柴油发动机的机盖上设计了如附图2中数字10所示的曲线轨道。它用来使如附图5所示的二次压缩活塞上的小轴16在其中运行完成二次压缩工作。
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案有大幅节能的性能
我们的发明方案和国外研发成功的三角活塞发动机一样;它摒弃了传统发动机复杂的进排气门机构。采用了如附图1中7所示的开放式排气孔。使排气阻力几乎为零。大幅的减少排气负功损失。从而实现大幅节能。
2,本发明方案有省油的优良性能。
我们的发明方案和我们的申请号为201210339553.0的发明方案一样把压缩行程的工作改在发动机外独立进行。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喷入压缩空气的形式;把发动机外压缩工作所消耗的能量转化到缸内作功达到省油的目的。因为我们是压燃的柴油发动机,如果我们适度的提高发动机外的压缩工作的空气压力,不但能使二次压缩的压燃工作变得更加 容易。而且因为压力的提高可以节省更多的油料消耗。
3,本发明方案有大幅减少空气污染性能
因为我们的发明方案有大幅节能和省油的性能,所以大幅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必然的。从而减少困扰大城市的污染物PM2.5成为可能。
4,输出功率大
我们的发明方案机体是圆形结构,适度的增加缸体的直径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缸数。缸数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而且全部缸体都是作功缸。主轴转动一周全部缸体的作功次数是缸体数的平方数。就是说如果安排为六缸,主轴转动一周活塞共作功36次。可以想象输出功率是非常大的。
5,超低的低转速
我们都知道活塞式发动机活塞运动的平均速度大约9-16m,每秒,这就是说如果我们适度的加大机体的直径,活塞沿着周边缸体运动一周运动所需时间越长。发动机的转速就越低。我们估算如果缸体直径加大到1.2m左右发动机的转速可以降低到每分钟300转上下。
6,应用范围广
它的低转速和大功率性能开辟了它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光明前景。
在教科书汽车发电机原理教程第10页表1-2中列出活塞式发动机的转速是9-16m/s。据此推论我们的发明同样活塞式发 动机它的转速也应该在这样的范围之内。那就可以结论:我们的发明方案机体直径越大转速越低。
据此我们的发明方案可用加大直径的办法增加排量和提高输出功率。以适应航空事业的需要。我们都知道现在空中绝大部分使用喷气式发动机。它的巨大优势是功率大。缺点是耗油量太大。在航空概论一书107页第4行这样叙述: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耗油低。我们的发明项目耗油量更低,功率虽然达不到战斗机的要求;但是在侦察机和运输机特别是直升机上应用还是可以满足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庆仁,未经曾庆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4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