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定位下铰接座位置的定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3364.5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定位 铰接 座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定位下铰接座位置的定位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国产轮式装载机正在从低水平、低质量、低价位、满足功能型向高水平、高质量、中价位、经济实用型过渡。从仿制仿造向自主开发过渡,各主要厂家不断进行技术投入,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关键部件及系统上技术创新,摆脱产品设计雷同,无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现状,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的怪圈中脱颖而出,成为装载机行业的领先者。由于装载机的特殊应用以及其重要性,对装载机的改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装载机中后车架是一种重要的部件,起到连接和稳定的功能,后车架组装中有一个连接部件是下铰接座,下铰接座由于体积大,重量重,都是通过龙门吊进行移动,在后车架主体结构上安装或焊接配件时主体结构下端容易移位,造成连接不精确,使用中容易出现脱落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组装装载机后车架时下铰接座容易出现移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定位下铰接座位置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重复进行使用,利用其独特的结构,定位下铰接座的位置,使得在后车架主体结构上安装或焊接配件时主体结构稳定,保证定位精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能够定位下铰接座位置的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柱,所述三角柱的顶面上设置有挡盘,挡盘远离三角柱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挡盘的端面面积大于三角柱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挡盘的轴线与三角柱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柱的棱边倒角为30°。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设置有贯穿手柄的通孔,且通孔的中心设置在手柄的中心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手柄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设置在手柄远离挡盘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挡盘为圆柱体,其两端面分别与三角柱和手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的高度为三角柱的高度的十分之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定位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重复进行使用,利用其独特的结构,定位下铰接座的位置,使得在后车架主体结构上安装或焊接配件时主体结构稳定,保证定位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三角柱;2—挡盘;3—手柄;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能够定位下铰接座位置的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柱1,所述三角柱1的顶面上设置有挡盘2,挡盘2远离三角柱1的一端设置有手柄3。三角柱1是放入到下铰接座中的定位孔中,挡盘2挡住定位孔,使得定位装置的定位能够准确,手柄3是便于操作人员持拿。
所述挡盘2的端面面积大于三角柱1的横截面面积。挡盘2是作为挡住定位装置整体不掉落在定位孔中,利用其端面的面积大,而且是大于定位孔的直径,挡住定位孔,使得操作方便。
所述挡盘2的轴线与三角柱1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后,增加其使用的稳定性,同时操作人员使用也比较顺手。
所述三角柱1的棱边倒角为30°。由于经常要将定位装置插入到对应的孔中进行定位,而下铰接座为金属部件,在与三角柱1的摩擦力大,将三角柱1的棱边采用倒角结构,便于装卸,而30°为其最佳的倒角角度。
所述手柄3上设置有贯穿手柄3的通孔4,且通孔4的中心设置在手柄3的中心线上。通孔是作为便于进行二次固定,利用轴类部件穿过通孔4,将定位装置与其他的部件固定。
所述通孔4的轴线与手柄3的轴线垂直。在本方案中,保证通孔4的中心线和手柄3的中心线连接,在进行二次固定时,中心稳定,受力能够均衡,手柄3始终处于垂直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3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卫生陶瓷喷釉生产线
- 下一篇:豆制品废水生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