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级粒子流的激光打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2352.0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艳;赵永瑞;王妍;马洪波;毕明路;郑大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6/14 | 分类号: | B23K26/14;B23K26/38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粒子 激光 打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设计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纳米级粒子流的激光打孔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打孔以激光束为热源,通过激光使需去除的材料融化并汽化。激光束对打孔材料进行照射产生热量,打孔材料表面吸收热量并向材料内部快速传递,被激光照射的区域会急速升温。由于升温时间极短,打孔材料的表层会快速融化并汽化,这些汽化后的气体相互挤压,开始向外喷射,形成小坑。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被照射区域的汽化程度急剧增大,坑内的气压也急速增大,对坑的底部和四周产生强烈的冲击,使高压的蒸汽携带大量的液体向外喷射,达到打孔的目的。激光打孔速度快、效率高、且对工具无损耗,因此被广泛应用。
目前激光打孔打出的孔存在孔壁表面粗糙度过大的问题,限制了激光打孔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级粒子流的激光打孔方法,以使孔壁光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打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基于纳米级粒子流的激光打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外光激光束的功率密度调整到大于107Wcm2,并且将激光束精确地聚焦到打孔材料的打孔部位;
(2)顺着紫外光激光束的方向流过0.6Mpa-1.0Mpa纳米级惰性粒子流;
(3)用紫外光激光束对打孔部位进行打孔,打孔时间小于0.1秒。
所述的紫外光为UV级,波长为355nm-266nm。
所述的纳米级惰性粒子流为纳米级惰性氮气流或纳米级钛粒子流。
所述激光束的直径为20um。
步骤(3)中的打孔时间为0.001秒。
所述的纳米级钛粒子流为0.3Mpa。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由于在进行激光打孔时增加了纳米级惰性粒子流,粒子流带走热量的同时可使孔壁钝化,能够增强孔壁强度,减弱激光对已产生孔的孔壁烧蚀强度,同时使孔壁不易崩裂,从而更加光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激光打孔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的打孔方法给出如下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1:将波长为355nm-266nm的紫外光激光束聚焦到晶体硅的打孔部位。将紫外光激光束的功率密度调整到108Wcm2、直径调节到20um后,聚焦到打孔部位的中心。
步骤2:顺着激光束的方向流过0.6Mpa的纳米级惰性氮气流,使该粒子流具有足够的速度通过激光打孔部位。
在激光束发射口的外圆周上设置纳米级惰性氮气流发射装置,这样,纳米级惰性氮气流包覆在激光束外圆周的外侧。粒子流带走热量的同时与孔壁钝化成为氮化物,能够增强孔壁强度,减弱激光对已产生孔的孔壁烧蚀强度,同时使孔壁不易崩裂,从而更加光滑。
步骤3:用激光束对打孔部位进行打孔。打孔时间为0.001s。
实施例2
步骤A:将激光束聚焦到晶体硅的打孔部位。
将波长为355nm-266nm的紫外光激光束的功率密度调整到108Wcm2、直径调节到20um后,聚焦到打孔部位的中心。
步骤B:顺着激光束的方向流过0.3Mpa纳米级钛粒子流,粒子流带走热量的同时形成一层金属膜,从而减弱激光对孔壁烧蚀,同时使孔壁不易崩裂,从而更加光滑。具体可在激光束发射口的外圆周上设置纳纳米级钛粒子流发射装置,这样,纳米级钛粒子流包覆在激光束外圆周的外侧。
步骤C:用激光束对打孔部位进行打孔。打孔时间为0.001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