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书馆防恶意占座管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2136.6 | 申请日: | 201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梁广俊;李贵;赵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0 | 分类号: | G06Q50/2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书馆 恶意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系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图书馆防恶意占座管理系统,属于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高校教学资源紧张,由于图书馆是高校最佳的学习场所,而且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自习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大学生在图书馆自习时找座位难的问题。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空座位,学生需要楼上楼下逐间教室去寻找,不但耗时费力,而且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在自习时为了争抢座位而发生打架争吵的不良现象。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防止学生恶意占座;(2)为保证尽可能阅读到RFID标签,读写器的发射功率非常大,导致自由空间出现大量不必要的电磁辐射,既浪费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电磁信号污染;(3)缺少中间环节,数据传输不够稳定,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自习教室空座位查询系统不能防止学生恶意占座,设备发射功率大,既浪费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电磁信号污染等缺点,提供一种防恶意占座、电磁信号污染小的图书馆防恶意占座管理系统,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可靠的了解图书馆自习座位的情况,防止学生恶意占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图书馆防恶意占座管理系统,包括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标签、门禁读写器、多天线读写器、汇聚节点、远程数据处理中心和查询终端,所述RFID标签分别连接门禁读写器和多天线读写器,所述门禁读写器和多天线读写器分别连接汇聚节点,所述汇聚节点、远程数据处理中心和查询终端依次顺序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RFID标签内置于学生使用的图书借阅卡中。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门禁读写器置于图书馆入口处。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多天线读写器置于阅览室自习座位侧面,多天线读写器的多个天线分别置于自习座位的左上角。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查询终端是固定查询终端和/或手机查询终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远程数据处理中心分别通过有线连接汇聚节点和固定查询终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远程数据处理中心通过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方式连接手机查询终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防止学生恶意占座;
(2)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小,避免浪费能源和造成电磁信号污染;
(3)增加中继环节,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2为工作系统应用场景图。
图3为多天线读写器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际使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图书馆防恶意占座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门禁读写器、多天线读写器、汇聚节点、远程数据处理中心和查询终端,所述RFID标签分别连接门禁读写器和多天线读写器,所述门禁读写器和多天线读写器分别连接汇聚节点,所述汇聚节点、远程数据处理中心和查询终端依次顺序连接。
门禁读写器置于图书馆入口处,RFID标签内置于学生使用的图书借阅卡中,学生进入图书馆时,凭借借阅卡刷卡入馆,这样就可以防止有人携带多张校园卡恶意占位。
多天线读写器置于阅览室自习座位侧面,多天线读写器的多个天线分别置于自习座位的左上角。学生入座后,将借阅卡置于座位的左上角,方便读写器读取。该读写器所需功率小,相比大功率读写器,可以减小自由空间出现大量不必要的电磁辐射,既节省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电磁信号污染。而且,门禁读写器和多天线读写器结合使用,可以了解进馆人数和实际入座人数,作为学生是否选择进馆的参考依据。
查询终端包括固定查询终端和/或手机查询终端,手机查询终端通过GPRS方式访问远程数据处理中心,固定查询终端置于图书馆,学生到馆后,通过固定终端查询空座,减少楼上楼下逐间阅览室去寻找的麻烦。增加手机查询终端的实现方式,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查询。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系统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验证陀螺运动定律的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幼儿园综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