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器的清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1302.0 | 申请日: | 2013-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高林 |
主分类号: | F28G13/00 | 分类号: | F28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的清垢方法。
【背景技术】
片式冷却器(图1)以其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冷却效率高等特点,及其在冷却作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需求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逐步推广使用,以取代原有的管壳式冷却器。但由于片式冷却器流通截面较小,结垢后容易产生局部堵塞,使片式冷却器的冷却效率降低,影响了设备的安全和用户的正常散热。因此,解决片式冷却器的清洗,防止水垢的形成,成为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攻关课题。片式冷却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处理设备运行不当,水质控制不达标,使水中的钙、镁、碳酸盐遇热后分解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物钻结在冷却器的受热面上,形成了水垢(图1 )。由于水垢的导热性能差,造成了冷却器冷却效率的降低,从而影响了冷却的效果。片式冷却器内部流通面积小,内部结构复杂,清洗液若产生沉淀不易排放。遇到这种情况,目前采用的是酸洗,它包括有机酸洗和无机酸洗。有机酸洗主要有:草酸、蚁酸等。无机酸洗主要有:盐酸、硝酸等。对片式冷却器内部作长时间的循环酸洗,最终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存在弊端,第一,酸洗时间长,不能作短期的设备(冷却器)在线停产作业,既必须作设备(冷却器)离线作业。第二,长时间的酸洗,容易对冷却器板片产生强腐蚀,缩短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简单,清理效果良好的冷却器清垢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器的清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锥形桶中注满清水,回水管回入口接于锥形桶的底部三分之一高处,利用离心泵的大扬程进行循环冲洗;
步骤二:将注满酸溶液的冷却器静态浸泡1h,然后在酸洗溶液中加入总溶液量5%的陶瓷球,将循环回水口的接口改接到锥形桶的底部,利用回水的冲力,将回水中的陶瓷球循环冲起,以供离心泵吸入再循环;连续动态循环2-3h,其间进行正反进出水口交替清洗;
步骤三:用NaOH,Na3P04,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利用动态循环的方式对冷却器进行碱洗,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使冷却器内部板片不再被腐蚀;
步骤四:用清洁的水,反复对冷却器进行冲洗0.5h,将冷却器内的残渣彻底冲洗干净。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酸洗液可以按蚁酸70.0%、水28.0%、缓冲剂2%的浓度配制。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陶瓷球可以为1毫米精密氧化锆陶瓷球,表面粗糙度Ra:0.02μm。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泵可以为普通单级离心泵H=15m。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桶可以为底部直径小于口部直径的塑料或金属桶,桶高为两倍以上的离心泵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方便、简单,清理效果非常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冷却器结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步骤二示意图;
1、板片 2、结垢 3、出油口 4、外壳 5、出水口 6、进油口 7、进水口 8、锥形桶 9、离心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3,本发明一种冷却器的清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锥形桶中注满清水,回水管回入口接于锥形桶的底部三分之一高处,利用离心泵的大扬程进行循环冲洗;
步骤二:将注满酸溶液的冷却器静态浸泡1h,然后在酸洗溶液中加入总溶液量5%的陶瓷球,将循环回水口的接口改接到锥形桶的底部,利用回水的冲力,将回水中的陶瓷球循环冲起,以供离心泵吸入再循环;连续动态循环2-3h,其间进行正反进出水口交替清洗;
步骤三:用NaOH,Na3P04,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利用动态循环的方式对冷却器进行碱洗,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使冷却器内部板片不再被腐蚀;
步骤四:用清洁的水,反复对冷却器进行冲洗0.5h,将冷却器内的残渣彻底冲洗干净。
(1)清洗剂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高林,未经杨高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1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