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麻混纺纱线面料的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0868.1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0;D01H5/74;D01H1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12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纺 纱线 面料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棉麻混纺纱线面料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念的悄然变化,追求纺织用品为天然、环保绿色、新奇特等观念的着装,是人们的理想,也是纺织人梦寐以求、孜孜不倦追寻的一个梦,而亚麻是首当其冲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之一。但由于亚麻特殊的纤维特性,皱褶难于克服,而国人的消费理念,华丽、光泽、挺括不需熨烫、穿着耐久等有与之相悖。棉麻混纺是指棉料和麻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纺纱后织成纺织产品。棉麻混纺面料和其他面料相比的长处在于成本便宜且具有棉料和麻各自的优点。棉麻混纺面料有环保、透气、舒适、垂感好,穿着舒服等优势,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而且采用全天然纤维织造,低碳环保,与现在国际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吻合。目前,亚麻纺纱主要是采用湿法纺纱的形式,由于亚麻的单纤维长度较短,因此,只能采用采用半脱胶后较粗的工艺纤维(即纤维束)进行纺纱。湿纺中,亚麻制成粗纱后要经过煮漂以提高亚麻的可纺性,且在细纱加工中,亚麻粗纱还要先经过水槽后再进入细纱的牵伸区域,最后才形成亚麻湿纺纱。因此,棉纤维是无法在细纱工序前就与亚麻纤维混合的,这大大限制了亚麻与棉纤维混纺或伴纺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麻混纺纱线面料的加工装置,可同时输入两股纯棉粗条和湿法纺纱得到的亚麻细纱且互不影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棉麻混纺纱线面料的加工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所述后罗拉前分别设置有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和第三喇叭口,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上均刻有刻槽;所述第二喇叭口内的纱线依次进入所述后罗拉上的刻槽和中罗拉上的刻槽;所述第一喇叭口和第三喇叭口内的纱线依次进入后罗拉和中罗拉,并位于后罗拉上的刻槽和中罗拉上的刻槽两侧,并与所述第二喇叭口内的纱线平行;所述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还设有与细纱机固定的给湿加热装置;所述给湿加热装置用于给经过第二喇叭口内的纱线在加捻前进行给湿加热。
所述给湿加热装置包括入水口、超声波陶瓷雾化装置和喷射板;所述入水口与超声波陶瓷雾化装置相连,所述超声波陶瓷雾化装置利用电子高频振荡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产生水雾,由喷射板上的喷孔喷射出。
所述的喷射板的宽度为10-15mm,长度为30-50mm。
所述的超声波陶瓷雾化装置的震荡频率为1.7MHZ或2.4MHZ。
所述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还设有与细纱机固定的冷凝收集装置;所述冷凝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给湿加热装置喷出的多余雾气。
所述冷凝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板、收集腔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收集腔相连;所述收集板用于将水雾冷凝成水,并通过收集板上的收集孔使冷凝水进入收集腔内,再通过所述排水管排出。
所述的收集板的宽度为10-15mm,长度为30-50mm。
所述收集腔呈空心半圆柱状,直径为10-15mm,长度为30-50mm。
所述后罗拉的引入速度为150-180r/min。
所述第一喇叭口内的纱线和第三喇叭口内的纱线与所述第二喇叭口内的纱线的距离为5mm。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采用传统细纱机(见图1)条混生产,增加喇叭口、罗拉刻槽和给湿加热处理装置后,可同时输入两股棉粗条和湿法纺纱得到的亚麻细纱,互不影响,分别对棉粗条进行牵伸加工,对湿法纺纱得到的亚麻细纱进行湿热处理,使得亚麻纤维中残存的果胶熔融。在加捻过程中,熔融的果胶将棉与亚麻捻合在一起,固定纱线结构。加装超声波雾化给湿加热装置,环保节能,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化的生产;既解决了棉麻混纺工艺的技术难题,同时又改善了亚麻产品的布面匀整性,提高棉麻织物产品的服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环锭纺细纱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后罗拉入口处纱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后罗拉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中罗拉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给湿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给湿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冷凝收集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冷凝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08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