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7023.7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4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陶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傅靖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传感器 标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力传感器的标准装置有很多种,包括压力传感器标准装置或和拉力传感器标准装置,一种设备只能检测一种类型的力传感器,设备的成本比较大,且在检测不同类型的力传感器时,需要频繁更换用于检测的标准装置,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用于同时检测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包括施力机构、受力机构、反力机构以及标准传感器,
所述施力机构包括液压缸和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液压站;
所述受力机构为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的上方;
所述反力机构为一个方框,所述方框包括上框、下框以及侧框,所述上框设于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下框设于所述横梁的下方并且连接所述液压缸;所述上框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承压(拉)结构;所述下框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承拉(压)结构;所述承压结构和承拉结构设于所述液压缸的施力方向上;
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承压结构上;
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承拉结构上;
所述标准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压缸和所述下框之间。
优选的,所述承压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框和横梁的相对面上的承压面;所述承拉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框和横梁的相对面上的承拉环。
优选的,所述承压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框和横梁的相对面上的承压面;所述承拉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框和横梁的相对面上承拉环。
优选的,所述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座、顶板以及支撑连接所述底座和顶板的立柱;所述液压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上框的上方;所述立柱形成的平面与所述侧框形成的平面相交。
优选的,所述立柱形成的平面与所述侧框形成的平面相交形成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
优选的,所述横梁移动连接于所述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液压站和液压缸的连接油路上还连接有微量补油装置。
采用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压力传感器的标准装置和拉力传感器的标准装置集为一体,实现了一个设备可以同时用于两种类型传感器的检测,本发明中的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节省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的耗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液压缸 12.液压站 13.微量补油装置 2.横梁 31.上框 32.下框 33.侧框 41.承压面 42.承拉环 5.标准传感器 61.底座 62.顶板 63.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用于同时检测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包括一施力机构、一受力机构、一反力机构以及一标准传感器5,
施力机构包括一液压缸11和连接液压缸11的一液压站12;
受力机构为一横梁2,横梁2设置于液压缸11的上方;
反力机构为一个方框,方框包括一上框31、一下框32以及一侧框33,上框31设于横梁2的上方;下框12设于横梁2的下方并且连接液压缸11;上框31与横梁2之间设置一承压结构;下框32与横梁2之间设置有一承拉结构;承压结构和承拉结构设于液压缸11的施力方向上;
承压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框31和横梁2的相对面上的两承压面41;
承拉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下框32和横梁2的相对面上的两承拉环42。
压力传感器放置于两承压面41之间;
拉力传感器连接于两承拉环42之间;
标准传感器5设置于11液压缸和下框32之间。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检测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7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色防伪码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角速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