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能器油压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6512.0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军;潘桂德;张淑芹;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柯玛蓄能器(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王凤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能器 油压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能器,特别涉及一种蓄能器油压试验台。
背景技术
蓄能器作为液压系统中的重要附件,对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改善其动态品质、保持工作稳定性、延长工作寿命、降低噪声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种蓄能器类型中,气体式蓄能器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它利用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和气体的可压缩性原理来实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能量的积蓄和储存。为满足客户要求及产品的安全实用性,提高产品质量,蓄能器出厂前的整机检验将必不可少。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和产品批量化生产的要求,国外客户也越来越多,原有功率小,故障多,每次单机试验,不保压的液压系统已不能满足现状要求。为检验蓄能器更有效的工作于液压系统,必须对蓄能器进行动作和密封性能试验,但往往客户要求蓄能器的试验压力更高,密封时间更长,这就对油压试验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蓄能器油压试验台。本设计充分利用蓄能器的特性实现液压系统的节能,巧妙利用了蓄能器的蓄能原理,在两个支路异步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支路间电磁球阀控制液控单向阀的动作实现两工作支路间油液的补偿,从而实现系统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能器油压试验台,包括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支路、控制系统支路、执行系统支路、回油系统支路和节能控制支路,其中:所述动力源支路通过第一油路与执行系统支路连接,通过第二油路与控制系统支路连接,通过第三油路与回油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支路通过第四油路与执行系统支路连接,通过第五油路与节能控制支路连接;节能控制支路通过第六油路与执行系统支路连接;执行系统支路通过第七油路与回油系统连接;回油系统支路连接到储油箱。
本发明的特点及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 通过控制系统支路设计了对控制油路蓄能器的使用,既稳定了控制系统支路压力,还节省了一套低压电机泵,不仅改善了系统性能,还节约了元件成本和电能消耗。2.通过执行系统支路对四个支路的设计,实现了系统各支路间采用灵活可靠的工作模式,由此避免了因系统支路故障而影响到其它支路工作的情况,并实现在系统保压状态下控制支路单独与储油箱接通,从而避免了因控制油路背压现象造成的系统液控单向阀不保压问题。3.由于节能控制支路的设计,使系统在节能模式下降低了蓄能器在瞬间释压过程中对系统元件和回油管路造成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寿命。4.利用蓄能器自身特性设计制造了高效节能的液压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液压行业对高效节能产品-蓄能器的充分利用。本蓄能器油压试验台具有成本造价低,工作可靠及动、静态性能良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液压系统连接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一种蓄能器油压试验台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支路、控制系统支路、执行系统支路、回油系统支路和节能控制支路,其中:动力源支路通过第一油路L1与执行系统支路连接,通过第二油路L2与控制系统支路连接,通过第三油路L3与回油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支路通过第四油路L4与执行系统支路连接,通过第五油路L5与节能控制支路连接;节能控制支路通过第六油路L6与执行系统支路连接;执行系统支路通过第七油路L7与回油系统连接;回油系统支路连接到储油箱14.1。
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支路包括高压泵1.1、大流量泵1.2、第一高压管式单向阀3.1、第二高压管式单向阀3.2、大流量泵常开电磁溢流阀2.1和第一高压溢流阀2.4,其中:高压泵1.1出口分别连接第一高压溢流阀2.4和第二高压管式单向阀3.2,大流量泵1.2出口分别连接大流量泵常开电磁溢流阀2.1和第一高压管式单向阀3.1,第一高压管式单向阀3.1和第二高压管式单向阀3.2连接在第一油路L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柯玛蓄能器(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布柯玛蓄能器(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片级光学元件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风扇状态反馈控制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