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组件和包括该转子组件的永磁体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4969.8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巫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魏金霞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组件 包括 永磁体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永磁体电机的转子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降低永磁体电机的输出转矩的脉动以及提高电机中的永磁体的抗退磁能力转子组件。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转子组件的永磁体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刷永磁体直流电机因其效率高、转矩密度大、性能可靠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压缩机等领域。但是,在无刷永磁体直流电机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定子铁心的齿部与槽口之间的磁阻差异较大,导致定子对由定子绕组产生的励磁磁场的传递在不同的位置具有较大的不同,由此导致电机的输出转矩产生脉动。
另外,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变频压缩机的驱动电机通常采用4极分布卷或者4极集中卷结构设计,即转子采用4组永磁体,即4极,而定子线圈采用沿定子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如40个)小的线圈或者为沿定子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数个(如6个)集中的线圈。上述两种永磁体电机的缺点在于其输出转矩脉动较大,由此导致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噪声较大,另外其效率较低,特别是低速运行时效率更低。
在无刷永磁体直流电机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特定工况和突发故障时,其会出现高温或过电流现象,此时磁体可能会发生退磁现象。一旦无刷永磁体直流电机的磁体发生退磁,则电机将会丧失部分性能,甚至失效。因此无刷永磁体直流电机所采用的磁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耐高温和抗退磁能力。
在永磁体电机中,由于磁场在转子铁心中的密集程度不同,因此位于转子铁心的不同部位中的永磁体对于抗退磁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在现有永磁体电机中,为了满足永磁体所需要的最大抗退磁能力,通常采用等级较高的永磁体。这种情况下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不需要具有较大抗退磁能力的位置采用了高等级的永磁体,从而增加了永磁体电机的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永磁体电机的转子组件,该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心和沿转子铁心的周向方向均匀地布置的多个永磁体组。永磁体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位于永磁体组的中部的第一永磁体和位于永磁体组的端部的第二永磁体。其中,在第二永磁体的远离第一永磁体的端部边缘与转子铁心的外周缘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槽,第一隔磁槽在永磁体组的延伸方向上沿转子铁心的外周缘延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永磁体电机,其包括定子组件和旋转地容置在定子组件的内腔中的转子组件,其中,所述转子组件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以上转子组件。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给出的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将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永磁体电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永磁体电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永磁体电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示出的永磁体电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永磁体电机的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6是图5中示出的永磁体电机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参考附图,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永磁体电机1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永磁体电机1包括定子组件20和旋转地容置在定子组件20的内腔中的转子组件10。根据构造旋转电机的现有技术,通过使用转子轴、转子轴承和端盖(图1中未示出)将转子组件10定位在定子组件20的内腔内。
定子组件20限定了沿其径向方向向定子组件20的内腔延伸的多个定子齿22。每个定子齿22包括从定子组件20的主轭延伸出的颈状部分和通常为“T形”的端部。相邻的两个“T形”端部的侧面通过槽口相互分离。定子组件20的绕组线圈24绕制在每个定子齿22的颈状部分上,并在被供给电流时提供用于使转子组件10旋转的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49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