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伴随信道的帧分复用方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4500.4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4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舒晶;陈翼翼;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1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伴随 信道 帧分复用 方式 调整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伴随信道的帧分复用方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系统采用共享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可以动态调整上下行时隙的配比,从而较好地支持非对称业务。但是,由于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使得数据业务急剧增加,上下行业务量的非对称性仍然日益凸显,另外,由于TD-SCDMA系统本身必须具有适合传输数据业务的一些特性,如高数据量、高突发性、高可靠性等,因此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3GPP Release5版本规范中引入了一个重要的增强技术——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目前HSDPA技术已经在TD-SCDMA系统中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小区的数据业务主要就承载在HSDPA载波上。总结起来,HSDPA载波承载数据业务有如下特点:
1、下行使用高速共享数据业务信道(HS-PDSCH)承载用户数据,同时,使用3GPP Release4(R4)版本规范中的DPCH信道(即伴随信道)承载信令;而上行则使用R4中的DPCH信道(伴随信道)承载用户数据和信令,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2、HSDPA载波承载的数据业务对应的用户数受限于伴随信道资源。
比如,如图1所示,在TD-SCDMA系统中一般采用2:4的上下行时隙配比,这样,在HSDPA载波上配置2对下行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和上行高速共享信息通道(HS-SICH)控制信道的情况下,若不开启伴随信道帧分复用功能,则采用如图1所示的信道配置方式的HSDPA载波最多仅能接入6个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伴随信道帧分复用”是为了解决单载波接入用户数首先而引入的一种技术,其用于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帧分(即时分)复用伴随信道。目前,伴随信道一般有2倍帧分复用(即2个用户帧分复用1个伴随信道)和4倍帧分复用(即4个用户帧分复用1个伴随信道)这两种方式,即伴随信道的帧分复用倍数可以一般为2或4。
3、HSDPA载波承载的用户数越多,单个用户的平均上/下行传输速率就越低。
比如,当采用如图1所示的HSDPA载波配置方式时,在不同伴随信道帧分复用情况下,单个HSDPA载波可承载的最大用户数和单用户平均上/下行传输速率如下表1所示。由于按照如图1所示的配置方式,HSDPA载波上下行伴随信道所占时频资源的比例约2:1,从而相应的上下行帧分复用倍数的比例可以设置1:2。
表1:
由上表1可以看出,伴随信道的帧分复用倍数直接影响了HSDPA载波可承载的最大用户数。
目前,伴随信道的帧分复用功能已在局部热点区域开启,但相应的帧分复用倍数往往被设置为固定值;或者,也可以根据HSDPA载波承载的用户数来动态调整该帧分复用倍数。例如:当载波所承载的用户数小于6时,可以不开启伴随信道帧分复用功能;而当用户数大于6小于12时,可以开启下行伴随信道的2倍帧分复用功能(即采用帧分复用倍数2);进一步地,当用户数大于12时,可以开启下行伴随信道的4倍帧分复用功能(即采用帧分复用倍数4)。
帧分复用功能的开启可提高单个HSDPA载波承载的用户数,但随着上行伴随信道开启帧分复用功能的开启,会直接影响到各用户的上行传输速率。由于现网中同一小区的不同用户对传输速率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使用即时通信类业务(如使用即时通讯工具QQ进行文字聊天)的用户对传输速率需求较小,而进行软件下载的用户对传输速率需求则较大,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中不区分用户的实际需求而直接设置帧分复用倍数或根据HSDPA载波承载的用户数来动态调整该帧分复用倍数的方式,存在着灵活性较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伴随信道的帧分复用方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伴随信道的帧分复用方式的调整方案存在的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4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