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Er-Zr-Si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3133.6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聂祚仁;张义;高坤元;黄晖;文胜平;朱兆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 er zr si 铝合金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Si的Al-Er-Zr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微合金化是提高铝合金综合性能的一种途径。虽然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量一般少于0.5wt.%,但是这同样大大提高了铝合金的综合性能。其中以Sc元素的微合金效果最为显著,Sc能够和Al形成纳米相Al3Sc,当和Zr复合添加时还能够形成具有更好热稳定性的纳米相Al3(Sc,Zr),它们可以有效地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再结晶温度、抗蠕变性能等性能。但是Sc的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Er元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有效的微合金化元素,和Sc类似它能够和Al形成Al3Er,当和Zr复合时也能形成具有更好热稳定的Al3(Er,Zr)相,它们同样可以有效的提高铝合金的综合性能,并且其价格较Sc便宜。关于含Er铝合金的专利有:一种铝铒合金(CN1161484C)、一种AI-Er合金导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1418401B)、一种铝饵合金导线的制备工艺(CN101736174B)、Al-Er-Zr合金及其时效强化工艺(CN102021443A)、一种高强、高导电率、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2534318A)、一种耐热铝合金导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2230113A)等。上述专利中Er的添加量都在0.1wt.%以上。虽然Er的价格较Sc便宜,但是Er是稀土元素,其价格相对一般的合金化元素而言还是较高。本发明针对Al-Er-Zr合金,通过添加一定量的Si元素,将Er的添加量降低到0.1wt.%以下,进一步优化了合金成分,在提高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本发明设计的Al-Er-Zr-Si合金,Er为0.05~0.07wt.%,Zr为0.2~0.3wt.%,Si为0.083~0.16wt.%,相对不含Si的Al-Er-Zr合金,峰值硬度提高约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或几种价格相对便宜的元素,通过复合微合金的方法,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Al-Er-Zr-Si合金,其特征在于,在Al-Er-Zr-Si合金中Er的含量0.05wt.%-0.26wt.%(优选0.05wt.%-0.07wt.%),Zr的含量0.2wt.%-0.3wt.%,Si的含量0.062-0.16wt.%(优选0.083~0.16wt.%)。
一种Al-Er-Zr-Si合金优选只有Al、Er、Zr、Si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合金的制备方法是在熔炼铝的过程中加入Al-Er、Al-Zr和Al-Si中间合金实现的,熔炼温度为780℃~800℃。到达熔炼温度后保温30分钟,然后用铁模浇铸。随后对铸锭冷轧、固溶处理以及时效处理,固溶处理以及时效处理的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640±10℃固溶48小时,随后水淬到室温,然后在150~550℃之间进行等时时效,时间间隔为2h。
本发明优化Er的添加量,并添加调整了Si的含量,明显提高了Al-Er-Zr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相比不含Si的合金硬度有了25%的提升,并将Er含量降低到0.1wt.%以下,即提高了强度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l-0.05Er-0.3Zr-xSi合金经过640℃保温48小时后水淬,在150-550℃每隔25℃进行2小时时效的显微硬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2:Al-0.07Er-0.2Zr-xSi合金经过640℃保温48小时后水淬,在150-550℃每隔25℃进行2小时时效的显微硬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3:Al-Zr,Al-Er-Zr合金经过640℃保温48小时后水淬,在150-550℃每隔25℃进行2小时时效的显微硬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选择Al99.99高纯铝,Al-Zr、Al-Er和Al-Si中间合金含量分别是4%、6%和40%(质量比)。首先熔化纯铝,待纯铝熔化后,放入中间合金,熔炼温度780℃~800℃,到达熔炼温度后静置30分钟,然后铁模浇铸,所制备的合金元素组成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3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