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动式溢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2724.1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东;潘伟;彭刚;王志民;高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6 | 分类号: | F16K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1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动式 溢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控制用的直动式溢流阀,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多路阀控制油路的调压和限压的性能可靠,连接紧凑的新型结构的直动式溢流阀。
背景技术
直动式溢流阀是用于液压系统控制的调压和限压的元件。对于多路阀控制油路,在压力控制中,不仅需要直动式溢流阀性能可靠,而且还要求用在多路阀中的直动式溢流阀结构紧凑。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直动式溢流阀大多外形尺寸比较庞大,不适合用在多路阀中,或者是由散件拼装而成,不能形成独立的职能单元,给多路阀的批量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导致多路阀性能不稳定。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结构紧凑、工艺简单的适用于多路阀控制油路的压力控制的直动式溢流阀。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直动式溢流阀,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直动式溢流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其以整体插装式结构作为独立的职能单元被用于多路阀,结构紧凑,性能良好,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可靠性,符合多路阀的整体要求,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直动式溢流阀,用于多路阀,包括:阀套、阀座、锥阀芯、压力弹簧、调压装置以及第一密封件;其中,所述阀套内设有贯穿所述阀套相对的两个端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阀套一端的端面上形成进油口;所述调压装置设置于所述阀套的另一端;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靠近所述进油口;所述锥阀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阀座及所述调压装置配合;所述压力弹簧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套设在所述锥阀芯上,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锥阀芯的一限位面及所述调压装置上;在所述阀套的外表面上对应所述阀座处环设有第一密封槽,在所述阀套的外表面上还设有外螺纹段,在所述外螺纹段与所述调压装置之间的所述阀套的外表面上还环设有第二密封槽,在所述阀座与所述外螺纹段之间的所述阀套上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回油口;在所述第一密封槽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密封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直动式溢流阀,其中所述通孔设有孔用挡圈槽,在所述孔用挡圈槽内设有孔用弹性挡圈,所述阀座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孔用弹性挡圈与所述回油口之间的所述通孔内。
前述的直动式溢流阀,其中所述调压装置包括:调节杆、密封螺母、锁紧螺母以及第二密封件;其中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锥阀芯的一端是与所述调节杆的该端配合,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是抵靠在所述调节杆的该端的端面上;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阀套外;在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螺母及所述锁紧螺母是分别与所述外螺纹配合依次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上;其中所述密封螺母抵靠在所述阀套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锁紧螺母抵靠在所述密封螺母上,并且在与所述阀套另一端的端面相抵靠的所述密封螺母的表面上设有第三密封槽,在与所述密封螺母相抵靠的所述锁紧螺母的表面上设有第四密封槽,在所述第三密封槽与所述第四密封槽内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密封件。
前述的直动式溢流阀,其中所述通孔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是以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调节杆在所述通孔内的一端还设有盲孔,所述锥阀芯的一端是伸入所述盲孔内与所述盲孔配合。
前述的直动式溢流阀,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O型密封圈及第三O型密封圈,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是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内,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是设置于所述第四密封槽内。
前述的直动式溢流阀,其中所述阀座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口与所述通孔的阀座孔,在所述锥阀芯另一端的锥面上设有封油棱线,所述锥阀芯以设有所述锥面的一端伸入所述阀座孔内,并以所述封油棱线与所述阀座孔的尖角配合封油。
前述的直动式溢流阀,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