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氮气生产钒氮合金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2277.X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葛广凯;喻华;戴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汉瑞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氮气 生产 合金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微合金化添加剂——钒氮合金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利用等离子氮气生产钒氮合金的工艺,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使用的微合金化技术有钒、铌两大类。我国拥有大量的钒钛磁铁矿资源,钒资源相对丰富,钒微合金化使用更为普遍。由于钒和氮的优异的综合强化效果且能有效节约钒资源。作为能提供钒氮两种元素的钒氮合金已经工业化生产,并且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现有的钒氮合金生产工艺多样化,但是其生产工艺均采用氮气进行渗氮。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性,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只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才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一般当温度达到3000度以上它的化学键才会断裂,而钒氮合金生产温度在1600以下,氮气的稳定性导致钒氮合金生产过程中高温氮化工序速度慢、时间长。此阶段温度高能耗高,更是导致炉内高温耗材损耗的主要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高温氮化工序速度慢、时间长、能耗高的缺点,提供一种通过等离子发生器活化氮气生产钒氮合金的工艺,缩短高温氮化工序的时间,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等离子氮气生产钒氮合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钒氧化合物和碳质粉末混合后压制成型;
2)成型后的压坯装入到焙烧装置中;
3)压坯装入中频竖炉内,中频竖炉在真空100-300pa条件下加热到1000℃,并保温1-2小时;然后充入经过等离子发生器处理的活性氮气,保证正压0.8-1.0Mpa,温度升至1200℃-1500℃,保温3-5小时,进行碳化反应,生成碳化钒;接着氮气保证正压0.3-0.5MPa,温度升1200-1400℃,保温1小时,炉内物料和氮气进行氮化反应,生成氮化钒;最后把物料冷却到50-200℃,出仓,产品即为钒氮合金。
所述的钒氮化合物为五氧化二钒、四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的为四氧化二钒。
所述的碳质粉末为石墨粉、鳞片石墨,优选的为石墨粉。
所述的焙烧装置为竖炉或隧道窑,竖炉的温度为1200-1400℃,隧道窑的温度为1300-1500℃。
所述的氮化钒的含氮量为16-18%。
钒氮合金高温阶段耗时为3-6小时,该阶段温度为1250-135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用等离子发生器处理过的氮气进行渗氮,使钒氮合金高温阶段由原来的8-12小时减少到了3-6小时,加快了高温氮化阶段的速度,温度也由1400℃-1600℃降低到了1250℃-1350℃,降低了能耗,也减少了中频竖率材料的耗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等离子氮气生产钒氮合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钒氧化合物和碳质粉末混合后压制成型;
2)成型后的压坯装入到焙烧装置中;
3)压坯装入中频竖炉内,中频竖炉在真空100-300pa条件下加热到1000℃,并保温1-2小时后,向炉内充入等离子发生器处理的活性氮气,经过碳化阶段、氮化阶段和冷却阶段,制得钒氮合金。
充入氮气的目的一方面作为保护气体,防止物料在反应过程中被二次氧化,极大限度的降低反应产物的分压,另一方面是作为氮化反应的反应气体。
碳化的目的是脱出原料中的氧,为氮化创造条件,温度过高能耗高,增加成本,过低会造成脱氧不足。碳化的温度控制在1200-1500℃。
氮化阶段温度为1250-1350℃,温度过高不利于渗氮反应,过低氮的渗透深度不够。
冷却阶段是为了防止产品的二次氧化。通常温度为50-200℃。
炉内压力为微正压,炭化阶段压力控制为0.8-1.0Mpa,氮化阶段压力控制为0.3-0.5MPa。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汉瑞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汉瑞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