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0997.2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文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208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密度 发电 系统 | ||
1.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质气体发生装置,其用于产生和/或处理各种工质气体;
密度差形成装置,所述密度差形成装置与所述工质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密度差形成装置内盛装有流体,且为一连通结构,所述工质气体微溶或不溶于所述流体,所述工质气体连续不断地通入该密度差形成装置内的流体中,形成稳定的气液两相流和不含工质气体的单相流,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度差;
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于密度差形成装置的底部;
在气液两相流和单相流之间密度差作用下,流体持续不断地在所述连通结构中流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机组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气体发生装置包括若干组空气压缩机(11),所述空气压缩机(11)上安装有风轮(12),以对所述空气压缩机(11)做功进行驱动,所述若干组空气压缩机(11)的出口通过集气母管(13)相连后与所述密度差形成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集气母管(13)中设置有控制气流的单向阀(14)以防止气体回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差形成装置包括第一竖塔主体(21),所述第一竖塔主体(21)内安装有多组喷嘴(22),所述喷嘴(22)与工质气体发生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发电机组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塔主体(21)包括左竖管和右竖管,所述左竖管和右竖管相连通,形成一循环流道结构,所述循环流道结构的顶部连通有一向下弯折的储冰容器(211),所述储冰容器(211)内安装有加热盘管,所述左竖管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格栅(212),所述工质气体发生装置的高压输出端与储冰容器(211)内的加热盘管相连,其输入端通过汽水分离器(213)与右竖管的顶部开口相连,所述循环流道结构的底部还连接有海水预处理装置(214),将预处理后的海水作为流体输入到第一竖塔主体(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气体发生装置包括一直通式竖管装置(31),所述直通式竖管装置(31)上安装有预热盘管(32),所述预热盘管(32)的输入端通入液化石油气,其输出端与密度差形成装置相连,所述直通式竖管装置(31)的底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33),所述空气压缩机(33)的输入端连接一空气过滤器(34),其输出端与直通式竖管装置(31)底部的喷气嘴(35)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式竖管装置(3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直接驱动空气压缩机(33)的水轮压缩机(36)。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差形成装置包括第二竖塔主体(41),所述第二竖塔主体(41)由左竖管和右竖管构成,所述左竖管和右竖管相连通,形成一循环流道结构,所述循环流道结构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外部管道相连的汽水分离器(4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差形成装置包括第三竖塔主体(51),所述第三竖塔主体(51)由左竖管和右竖管构成,所述左竖管和右竖管相连通,形成一循环流道结构,所述循环流道结构的顶部连通有一向下弯折的储冰容器(511),所述储冰容器(511)内安装有加热盘管,所述右竖管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格栅(512),所述循环流道结构上直接设置有液化石油气输入口(513),且连接有海水预处理装置(514)和一用于排放浓海水的排放管道(515),第三竖塔主体(51)的底部安装有发电机组(3),所述发电机组(3)串联一压缩机(516)后一端连接到储冰容器(511)中,另一端通过汽水分离器(517)后连接到循环流道结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密度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气体发生装置整体上包括冷凝器、储液箱、工质循环泵、热源加热盘管以及工质发生器,其中冷凝器通过储液箱与工质循环泵相连接,所述工质循环泵通过工质发生器连接到密度差形成装置底部,所述热源加热盘管安装于工质发生器内,所述冷凝器通过一汽水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密度差形成装置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文,未经张学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09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局部升降式水晶吊灯
- 下一篇:一种深海管中管力学传递特性分析实验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