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爆破震动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9091.9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4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池恩安;赵明生;康强;雷振;沈晓松;魏兴;谢春明;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5/045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爆破 震动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爆破震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爆破震动是爆破施工造成的一种主要危害,与飞石、冲击波、粉尘等爆破危害比较,具有不可避免及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在爆破施工中,爆破震动常常引发众多民事纠纷,爆破震动损失的谈判赔付,经常对工程造成成本增加、工期延误等不利影响。爆破震动的控制手段是多样化的,可以区分为主动及被动控制措施,主动控制主要指在设计与施工上减小爆破产生的震动强度,被动控制则是采用措施降低受保护物承受的震动强度或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爆破震动是设计当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为了进行爆破震动控制而在设计中采用多打孔少装药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小爆破震动强度,但也会显著增加施工成本及减慢工程进度。被动控制的手段有预裂爆破、开挖减震沟等。由于各种手段本身在效果、成本、适用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实际施工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进行设计施工,比如预裂爆破本身引发的爆破震动影响,地质条件是否方便开挖减震沟都是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爆破震动控制方法,提高爆破施工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降低爆破产生的震动。
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一种爆破震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根据实际情况在爆源与保护对象间的适当位置钻凿至少一排以上减震孔;
2当钻凿多排减震孔时,减震孔排距为0.1—0.3m;
3减震孔孔深相比炮孔深度至少要超出1m;
4 与保护对象相邻最近的一排减震孔的距离大于等于3m;
5布置多排减震孔时采用三角形交错布孔。
本发明的优点:
减震孔施工本身不会像预裂爆破一样产生额外的震动,采用钻机钻孔施工的减震孔适用于工程的各种岩体条件,减震孔钻孔对于环境的影响小,该方法与预裂爆破、减震沟等减震措施比较,具有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施工简单、对环境影响破坏小等优点,适用于地上与地下爆破的震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示意图;
附图中:1炮孔 2减震孔 3保护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通过在爆源与保护对象3间的适当位置钻凿单排或多排减震孔2,利用地震波在空孔处的反射与散射作用减弱受保护对象3承受的地震波强度,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参数选择。
减震孔2半径r与孔距a间的关系为a=kr,其中k=3.5~5.0,减震孔2孔径r没有固定要求,但考虑到孔径r越小,孔距a就越小,需要钻凿更多钻孔,因此宜根据现场拥有的钻孔机械采用较大孔径。
如图1所示,在距离受保护对象3距离为4m处采用钻机钻凿出减震孔2;减震孔2选用孔半径r为55毫米,孔距a由关系式a=kr,k=3.5~5.0,a取值为20厘米;排距b取值为25厘米;炮孔1深度为1.5米,减震孔2深度为3米,减震孔2排的宽度相比受保护对象3的宽度两边都超出5m;减震孔2为三排,排间减震孔2采用三角形交错布置。
采用上述法爆破后,通过测试保护对象3受到的震动,与常规爆破相比明显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9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