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直角棱镜的浊度光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8767.2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付兴虎;张保军;付广伟;毕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9 | 分类号: | G01N21/49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直角 棱镜 浊度 光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浊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浊度,通俗地讲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浊度的大小往往可直接判断出水环境污染的程度,人类饮用水和许多工厂用水都需要对水的浊度进行测量及处理。通过对饮用水的浊度测量,可以及时显示出水中细菌及颗粒物的多少,保证在进一步水质进化过程中去除。因此,如何准确地通过测量水中浊度来确定其水质情况,一直是水质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
目前,测量水中浊度的方法主要有:
目视比浊法,将水样与硅藻土(或白陶土)配置的标准浊度溶液进行比较,以确定水样的浊度,但其检测浊度的精确度和稳定性都不是很好,其测量过程完全是根据所测人的视觉感觉而定。
透射光法,该方法遵守朗伯-比尔定律,透射光强随着浊度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递减,但其在测量低浊度时需要的光电探测器灵敏度高,放大器分辨率、稳定性以及除噪的性能也要非常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积分球法,即透射-散射比值法测定水样浊度,该方法是对散射光强与透射光强的比值通过计算测定,二者的比值则表示水样的浊度,但其仪器复杂,在小粒径的范围内迅速下降,对于小于0.5μm的颗粒几乎无效,特别是当水样中有气泡存在时,水样的透射光强有所衰减,散射光强增强,从而整体浊度值偏大。
散射光法,光源发出的光线入射水样时,在与入射光成一定角度的方向上由光电检测器件对散射光强测量,由于水样中杂质的散射光强度与水样浊度成正比,通过测定经过水样散射的散射光强度来测定水样的浊度,应用最为广泛。如HACH公司的浊度计。
综上,如何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检测水中浊度,是实现水质安全监测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基于直角棱镜的浊度光学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主要包括光源、凸透镜、直角棱镜、滤光片、PIN光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其中,光源是中心波长为860nm的LED或LD,用于输出激光光束;第一凸透镜置于所述光源的前方,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准直处理;直角棱镜置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前方,该直角棱镜表面镀覆透明生物分子薄膜,其底端镀覆高反射率薄膜,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凸透镜发出的准直光束反射到待测水中;滤光片置于所述直角棱镜的侧面,与直角棱镜平行,并与所述直角棱镜发出光的侧面呈90度夹角,用于过滤水中杂散光;第二凸透镜置于所述滤光片的前方,与上述第一凸镜平行,用于接收所述滤光片过滤后的散射光并聚焦;PIN光探测器置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前方,用于接收聚焦后的信号光;光源驱动电路与所述光源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源正常工作;微处理器与PIN光探测器连接,用于对转换后的散射光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显示。
其中,所述PIN光探测器的响应峰值波长为860nm。
其中,所述滤光片的中心波长为860nm。
光源驱动电路驱动中心波长为860nm的LED或LD光源发光,所发出的激光先后通过第一凸透镜和直角棱镜,反射进入待测水中。水中悬浮物等会影响光的传播,发生散射现象。水中散射光先后通过中心波长为860nm的滤光片和第二凸透镜被响应峰值波长为860nm的光探测器接收,最后进入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需的浊度。
使用时,水中悬浮物对透过光线的阻碍程度,使其浊度发生变化。它是水样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量度,可以用与入射光成90度方向上测量经过水体散射后的光强进行表示。由于水样中杂质的散射光强度与水样浊度成正比,因此,通过测定经过水样散射的散射光强度来测定水样的浊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设备简单、制作容易。
2、采用直角棱镜将光反射后进入待测水中,不需要调整光源与探测器之间的角度,很容易实现基于90度反射的浊度测量。
3、直角棱镜表面镀覆透明生物分子薄膜,以避免附着浮游生物,具有自清洁功能,可广泛用于不同水域中的浊度的长时间连续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号:1、光源驱动电路;2、光源;3、第一凸透镜;4、直角棱镜;5、滤光片;6、第二凸透镜;7、PIN光探测器;8、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