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子编码微球的多元生物标志物检测盒式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1250.0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赵祥伟;杨子学;王晓霞;顾忠泽;陈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剑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子 编码 多元 生物 标志 检测 盒式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光子编码微球的多元生物标志物检测盒式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它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检验检疫、环境监测、药物筛选、微生物鉴定以及核酸和蛋白功能分析等领域。
背景技术
多元检测技术因其高通量,低耗时的方法学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其最初的形态为基因芯片,主要应用于基因组学的研究。直到上世纪末,液相芯片技术的出现使多元检测技术在蛋白组学研究以及临床实际应用中崭露头角,多应用于新型标志物的筛选,大样本的分析以及微生物的分型等。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也可以看作是其编码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出现的不同编码技术包括:荧光染料编码,量子点编码,光子晶体编码,形状编码,条形码编码等数十种编码方式。其中,光子晶体编码因其出色的编码稳定性,与检测信号的无干扰性获得了青睐。在基于光子晶体编码微球的多元检测重复实验中,微球的难操作性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的制肘。因为微球的尺寸过小,肉眼难以分辨,所以在未芯片化的检测模式中,经常出现人为损坏微球,或者微球丢失的情况。由于获得的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是多个微球测得数据的平均,因此微球的损坏或丢失将会大大降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导致方法的精确性降低。同时,未芯片化的检测模式所带来的不同操作员之间的实验误差不可控,进一步影响方法的准确性与重复性。因此,配套的生物芯片装置被设计出来应用于光子晶体微球的封装以及标准化实验进程的开展,有利于该方法准确性与重复性的提升。目前的生物芯片主要有阵列式芯片,盒式芯片以及微通道式芯片这三种模式,但设计样式各不相同。其大小在几个平方厘米左右,选用生物相容性良好且无毒的化学材料制作。通过蚀刻、光刻或印模等方法加工微通道,采用电、压力、重力等方式驱动通道内的流体,最后采用化学发光、电化学、荧光检测器等进行检测。该芯片在装置上的主要特征是其容纳流体的有效结构(包括其通道、反应室和其它功能部件)至少在一个维度上为微米级尺度,以适应微纳级别的微球的封装。生物芯片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相关仪器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后期应用的实现。它把实验室大型设备集成在尽可能小的操作平台上,用以完成不同的实验过程,并能对产物进行分析。它不仅使试剂的消耗降低,而且使实验速度提高,费用降低,充分体现了当今实验室设备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生物芯片将整个样品分析的过程,包括加样,洗涤,生物反应,抽取废液和信号检测全部集成化在一块小的芯片上,它与传统的分析装置相比实现了亚微升甚至纳升级的试剂和样品消耗,反应速度加快,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验中不破坏微球从而简便操作提高检测真实性的盒式检测芯片。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光子编码微球的多元生物标志物检测盒式芯片,该生物芯片由位于上半部的芯片主体和位于下半部的底片所组成;在芯片主体内刻蚀有多个独立的检测单元,每一个检测单元包括排气孔、反应舱、通道以及加样孔,所述加样孔通过所述通道与反应舱连通,在反应舱内设与芯片主体外部导通的所述排气孔,在反应舱中封闭有作为检测载体的微球,所述微球具有可通过肉眼以颜色区分解码或用光纤光谱仪测反射峰位置解码的光子晶体编码,在微球的表面固定有生物分子探针。
所述的生物分子探针是核酸或蛋白质。
微球的材料是玻璃、聚苯乙烯或橡胶,微球的大小在250μm~300μm之间。
所述的芯片主体以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制模板获得,所述底片为玻片。
所述反应舱的直径为5mm,高3mm;通道高度在150μm~200μm之间;加样孔直径1.5mm,高2mm;排气孔直径为200μm。
本发明检测芯片的工作原理是:
a) 经过预处理的不同编码的光子晶体微球在芯片上下两部分组装的过程中,被封装于反应舱内,可以在反应舱内自由移动,但无法跑出反应舱外。
b) 检测样本时,吸取后的样本和相关试剂经加样针刺穿加样孔上方的由PDM制成的芯片主体,加入加样孔中,PDMS很好地起到封闭的作用,可以防止液体的回流。加入的样本及试剂经过通道,进入反应舱。
c) 生物反应在相应的温度和缓慢漩涡式振荡(300rpm)的条件下进行,保证溶液与微球表面的充分接触。反应结束后,废液同样经由加样孔吸出,并加入洗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12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