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空区联合多波地震勘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8628.1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秀容;夏学礼;陈德海;郑兆兴;郦逸根;郭乃根;马董伟;聂碧波;毛健伟;郦胜;陈坚;王晓东;储成豹;罗军;邱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V1/20;G01V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11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空区 联合 地震 勘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空区探测方法,尤其是一种采空区联合多波地震勘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使采空区面积也越来越大。采空区所带来的主要地质灾害是地表变形和采空塌陷。其特点是,采空区面积区域性差异大,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带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地下采空区的探测技术,是采空区探测与治理问题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内外对采空区的探测,目前主要以采矿情况调查、工程钻探、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辅以变形观测、水文试验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物探为主,而我国迄今仍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其中,美国的电法、电磁法、微重力法、地震法等探测技术比较全面,技术水平也很高;日本的地震波法应用最为广泛,电法、电磁法及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应用也较多;俄罗斯多采用电法、瞬变电磁法、地震反射波法、井间电磁法透射、射气测量技术等;英、法等国家以地质雷达方法应用较好,微重力法、浅层地震法也有使用。我国在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探测采空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了多种方法,有些技术如瞬态瑞利波法等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一种快速、有效、高精度、低成本的联合多波地震勘探方法,对采空区进行探测,并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快速、有效、高精度、低成本的联合多波地震勘探方法,用于探测采空区的分布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基于高压气体冲击震源的弹性波激发技术、基于S-LAND全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基于地震地质变异的联合多波波场识别技术。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多波地震勘探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地质踏勘及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基于采空区形成与发育机理:开采物质被采出后,在重力和地层应力作用下,自顶板岩层向上形成三带,即垮落带、导水裂隙带/断裂带和弯曲带,就采空区上方地表岩移现象而言,多见有地裂缝和地表塌陷,采空区地表裂缝的发育及其规模、宽度和延伸等几何特征,取决于采空区的深度、面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和矿井开采条件,常表现有地表移动盆地型地裂缝和采空区塌陷型地裂缝样式,上述地质特征因其岩性波阻抗、波速度变化差异在联合多波地震波场上均会因波场发生畸变而有所表征;对预定地区进行地质踏勘并收集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其中主要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物性信息、钻探工程信息、水文地质工程信息、采矿工程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以及岩性的波阻抗、波速度等参数信息,从中提取以开采物质及其围岩以及地震标准层、高速夹层、低速带等地震地质信息,确定其赋存层位及顶、底板埋深;
2.波场调查及观测系统设置:在预定地区布设扩展排列,采用中间或单边弹性波激发,小道间距、多道接收,进行观测系统参数试验、激发能量试验和环境噪音检测,以了解外界干扰源的强度、分布特征和频率特征,根据波场调查记录,记录中有直达波、初至折射波、目的层反射波、声波、面波,其中,直达波为首波,能量强;初至折射波为直达波以外的首波,能量强;目的层反射波为开采介质反射波,能量强,未采部分波组连续性好;面波以扇形出现于近炮点,能量强;声波出现于近炮点,为较弱干扰波,经各波组分布范围和波组特征分析,选择最佳排列参数,以保证有效波传达到探测目的层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开干扰波,依据预定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设置基于高压气体冲击震源和S-LAND全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的观测系统;
3.采用高压气体冲击震源激发具有频带宽、高频丰富、低频响应好、动态范围大特点的弹性波,经地下介质传播至目标物;
4.采用S-LAND全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接收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特点的目标物相关信息;
5.对地震地质变异的联合多波场进行识别:鉴于地震波进入地下介质时
的地球物理属性,如弹性波传播时的速度、频率、振幅、波形、相位等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弹性波传播中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以及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反射、折射、绕射、透射等特性及其响应的弹性波;预定区采集数据经处理后展现出表征下伏地质体结构与构造特征响应的弹性波联合多波场,联合多波长的识别是建立在已知采空区联合多波场表征的基础上的,在已知采空区上方建立基于高压气体冲击震源的弹性波激发技术、S-LAND全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和地震地质变异的联合多波场识别技术为内涵的已知采空区地震波场表征和认知,对预定区地震波场进行比对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8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