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氧化—生物过滤氧化联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7309.9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3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胜;郭建林;陶敏;张家泉;刘婷;吕继良;白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瞿晖 |
地址: | 435003 湖北省黄石市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氧化 生物 过滤 联合 处理 浓度 有机 废水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氧化—生物过滤氧化联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及装置,适用于酿酒、造纸、印染等高浓度(COD>5000mg/L)有机废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臭氧氧化和曝气生物滤池联合运行的废水联合处理装置,是利用臭氧脱色、杀菌消毒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负荷大、处理水质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将二者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克服二者单独使用时的缺点,该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明显改善出水水质,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臭氧的投加量大,能耗高
因为臭氧的利用率低,因此为达到处理效果只能依靠大量地投加臭氧,结果是能耗高、运行费用高、基建投资大;而且产生的大量臭氧尾气需处理,增加了能耗。
(2)不能及时调节臭氧投加量
废水的水质在不断变化,因缺乏及时调整臭氧投加量的有效措施,结果出现有时因臭氧投加量不足出水水质变差,而有时又因为过度投加臭氧导致浪费。
(3)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的进水SS不能过高,否则会使反应器在短时间内达到设计的水头损失,发生堵塞。
(4)在反冲洗操作过程中,短时间内水力负荷较大,反冲洗出水直接回到初沉池,其会受到较大水力负荷的影响。
(5)生物滤池的正常运转需要不断通过曝气机曝气,提供充足的氧气,增加了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臭氧利用率高,能根据水质变化在线调节臭氧投加量,节约能源,有效防止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堵塞,经处理后的出水优于GB27631-2011要求的一种臭氧氧化—生物过滤氧化联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臭氧氧化—生物过滤氧化联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是在由提升泵、臭氧发生器、臭氧反应罐、缓冲水箱、增压泵、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构成的联合系统内完成的,包括下述步骤:
a.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高浓度臭氧,通过臭氧反应罐底部曝入,并与同时进入臭氧反应罐内的废水发生充分混合,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大量氧化分解并脱色;
b.利用在线臭氧监测装置和臭氧浓度预警系统,以及臭氧反应罐与缓冲水箱之间所设置的溢流堰,控制臭氧反应罐中臭氧浓度在30~80ppm之间,臭氧与废水接触时间为20~50min;
c.经臭氧反应罐处理后的废水流入缓冲水箱后再经增压泵从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底部上行进入;所述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的容积负荷ρ(COD)为1~20.0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0~5h;
d.废水经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过滤、吸附后,有机物浓度急剧下降,最后经上部出水口排出;经检测,出水色度为8倍,COD为14.54mg/L。
本发明的臭氧氧化—生物过滤氧化联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
一个提升泵,用来将高浓度有机废水送入臭氧反应罐内;
一个臭氧发生器,用来产生高浓度臭氧;
一个臭氧反应罐,用来将进入其内的废水与臭氧混合并进行氧化反应,去除有机物并脱色;
一个增压泵,用来将臭氧反应罐处理后的废水送入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底部;
一个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用于过滤、吸附臭氧反应罐处理后的废水;改进之处在于:
a.在臭氧反应罐内下部装有布水布气板,废水进入口装有电磁阀并与布水布气板入口连接;臭氧发生器出气口装在布水布气板之下的罐体上;
b.在所述臭氧反应罐内侧壁装有在线臭氧监测装置及臭氧浓度预警系统,所述在线臭氧监测装置与臭氧浓度预警系统及所述废水进入口的电磁阀之间以导线相连,通过在线监控臭氧反应罐内的臭氧浓度并通过臭氧浓度预警系统控制电磁阀来调节进水量,以实现臭氧反应罐内臭氧浓度保持在30~80ppm;
c.所述臭氧反应罐与缓冲水箱连为一体,二者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溢流堰高度为0.05~0.3m。
所述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从下至上依次由承托层、滤料层构成,在承托层内由下而上依次埋入有布水管及反冲洗管;反应器顶部设有出水口。
所述的承托层和滤料层分别由粒径为5~50mm的砾石和粒径为1~10mm的陶瓷烧结粒状滤料堆积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未经湖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73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