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油缸上设置弹性缓冲容腔的臂架动载保护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7051.2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F15B15/22;E04G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缸上 设置 弹性 缓冲 臂架动载保 护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油缸上设置弹性缓冲容腔的臂架动载保护法。
二、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商品混凝土普及推广和强制性采用,各种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普及应用。
在各类混凝土泵送设备中,混凝土泵车具有移动方便、送料臂架位置控制灵活等显著优势,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提高臂架的送料距离,混凝土泵车的臂架长度不断加长。为了确保整车的稳定性,在其臂架加长的同时,臂架的轻量化是目前混凝土泵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混凝土泵车的臂架是一种弹性结构,为了减轻其重量,近年来各种新型材料不断地被应用。臂架的加长和轻量化使得对臂架的动载保护日益重要。
混凝土泵车的臂架是一种多节铰接、通过液压油缸控制位置和支撑的悬臂梁结构,其负载除去自重,主要是输送管道内的混凝土重量,由于其负载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再加上混凝土布料胶管常在小范围内的人工拖动,使得臂架的载荷处于变化之中。
另外,混凝土泵送液压油缸的启动冲击和换向冲击也是了臂架的的激振源,诱发了臂架的动载。
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变化的动载一般都由装在液压油缸上的平衡阀的二级溢流阀来缓解。但是目前的平衡阀的二级溢流阀都属于直动型结构,加上臂架油缸的工作压力较高,响应超调量大,对臂架的动载保护效果不佳;而且,随着每一次平衡阀的二级溢流阀的开启,都会释放一部分流量,使得油缸的位置发生回缩,导致臂架的送料口位置发生变化,操作者不得不时常要调整臂架的位置,降低了施工效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研发出一种性能优异,结构简单的、设置在混凝土泵车臂架支撑油缸上的弹性缓冲容腔的臂架动载保护法。
本发明是一种在油缸上设置弹性缓冲容腔的臂架动载保护法,其液压系统由设置在液压油缸2上的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液压油缸2、平衡阀3和换向阀4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设置在油缸2上,其容腔通过内设油道与液压油缸2的支撑腔连通;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内弹簧的预紧弹簧力所产生的压力稍高于液压油缸2支撑臂架的工作压力。其工作原理是:液压油缸2在臂架展开时,平衡阀3锁定了液压油缸的进出油道,由于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内弹簧的预紧弹簧力所产生的压力稍高于液压油缸2支撑臂架的工作压力,其内没有油液,当臂架由于动载或震动使得液压油缸的支撑腔内的压力上升,就会有一部分油液进入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内,使液压油缸2在动载的作用下稍有回缩,臂架可随之下降一点,避免了液压油缸2硬性支撑对臂架的损坏;随着臂架的降低和其结构弹性的作用,动载引发的压力减低,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内储留的压力油又会被排至液压油缸2的支撑腔,使臂架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本发明的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可以设置在油缸活塞杆上。
进一步本发明的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可以设置在油缸缸头上。
进一步本发明的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可以设置在油缸铰支销轴上。
进一步本发明的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可以是隔膜气囊式弹性缓冲容腔。
进一步本发明的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可以是活塞式气室弹性缓冲容腔。
进一步本发明的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可以是活塞气室加弹簧组合的弹性缓冲容腔。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臂架展开时,平衡阀3锁定了液压油缸2的进出油道,由于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内弹簧的预紧弹簧力所产生的压力稍高于液压油缸2支撑臂架的工作压力,其内没有油液,当臂架由于动载或震动使得液压油缸2支撑腔内的压力上升,就会有一部分油液进入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内,使液压油缸2在动载的作用下稍有回缩,臂架可随之下降一点,避免了油缸硬性支撑对臂架的损坏;随着臂架的降低和其结构弹性的作用,动载引发的压力减低,弹簧式弹性缓冲容腔1内储留的压力油又会被排至液压油缸2的支撑腔,使臂架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7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