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0℃~-160℃温区混合制冷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6063.3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巧美;张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金睿德制冷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20 160 混合 制冷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剂领域,特别是指一种-120℃~-160℃温区混合制冷剂。
背景技术
现在的单机自动复叠系统中,一般最低的温度到达-150℃。有些厂商用三机复叠或四机复叠,可达到-120℃~-140℃,可三机复叠或四机复叠系统用到的压缩机多、辅助设备多、控制系统复杂,使整台设备体积增大、成本增加、而且故障率也高、耗电也多,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现有的技术中,有些制冷剂如R22,2020年全面禁用。有些制冷剂价格昂贵,且不易购买。目前存在的缺点如下:1、用现有的混合制冷剂在低温时容易造成油堵或蜡堵。2、用现有的混合制冷剂制造的设备,冷却水温度要求15℃~25℃。3、用现有的混合制冷剂制造的设备,温度最低达到-155℃,但不稳定,一般可以稳定在-15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120℃~-160℃温区混合制冷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制冷剂低温时油堵、蜡堵的问题,同时用该混合制冷剂制造的设备,可在冷却水温度10-30℃内使用,ODP几乎为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120℃~-160℃温区混合制冷剂,该混合制冷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A:二氯氟乙烷(CH3CFCl2)、五氟丙烷(CF3CH2CHF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10%~30%;
B:丙烷(C3H8)、1,1-二氟乙烷(CH3CHF2)、R417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10%~30%;
C:三氟甲烷(CHF3),10%~30%;
D:四氟化碳(CF4),15%~40%;
E:氪气(Kr)、甲烷(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1%~10%;以及
F:氩气(Ar)、氮气(N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1%~1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B组分为丙烷(C3H8)、R417A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B组分为1,1-二氟乙烷(CH3CHF2)与丙烷(C3H8)或R417A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组分占总质量的18%~30%,B组分占总质量的18%~30%,C组分占总质量的10%~18%,D组分占总质量的17%~35%,E组分占总质量的1%~7%,F组分占总质量的1.5%~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组分占总质量的20%~30%,B组分占总质量的20%~30%,C组分占总质量的15%~20%,D组分占总质量的25%~40%,E组分占总质量的1%~5%,F组分占总质量的1%~5%。此配方的制冷剂适用于-120℃~-130℃的混合制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组分占总质量的20%~30%,B组分占总质量的20%~30%,C组分占总质量的10%~20%,D组分占总质量的25%~40%,E组分占总质量的2%~8%,F组分占总质量的2%~8%。此配方的制冷剂适用于-130℃~-140℃的混合制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组分占总质量的25%~30%,B组分占总质量的24%~30%,C组分占总质量的10%~20%,D组分占总质量的25%~35%,E组分占总质量的3%~8%,F组分占总质量的3%~8%。此配方的制冷剂适用于-140℃~-150℃的混合制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组分占总质量的22%~30%,B组分占总质量的22%~30%,C组分占总质量的10%~20%,D组分占总质量的25%~40%,E组分占总质量的3%~10%,F组分占总质量的3%~15%。此配方的制冷剂适用于-150℃~-160℃的混合制冷。
上述每一组分对应每一级系统进行制冷,并且后一级以前一级为基础逐步进行制冷。
一种-120℃~-160℃温区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上述配比的A、B、C、D、E、F六种组分在常温下物理混合,得到混合制冷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金睿德制冷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金睿德制冷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