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包内件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4435.9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万程鹏;廖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24 | 分类号: | F22B37/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巫敏;钱成岑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包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包内件的固定装置,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锅炉设备中,汽包是一个核心部件,主要起到汽水分离的作用,汽水分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锅炉系统的运行,而汽水分离的核心部件便是汽水分离器。
汽包中的汽水分离器一般有一到两级,在汽包顶部的蒸汽出口端布置最后一级汽水分离器,布置形式多为沿汽包长度方向布置多件,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出汽包人孔,并且分离器上有开成数量众多小孔的钢板组成。在锅炉正常运行时,为了控制蒸汽出口处的流速,设计时会在蒸汽引出管正下方布置一块盲板,即未开孔的钢板,单个分离器重量一般在20Kg左右,而盲板的重量由于少去了分离元件,如波形板等,因此整个重量大大减小,一般在8Kg左右。由于汽包内的蒸汽压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分离器钢板冲击力也较大,特别是蒸汽引出管下方的盲板,如果对分离器不进行合理的固定,则会阻碍汽包的正常运行。在以前的设计案列中存在以下的实例:汽包在安装完成后,进行压力测试时,发现汽包内有压力,但是汽包蒸汽出口无压力,最后发现当汽包内有压力时,便将汽水分离器往汽包顶部冲击,阻碍了蒸汽流通。
因此,如何将汽水分离器安全、稳定、有效的安装在汽包内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存在的技术难题之一。目前,还没有一种合理的汽包内件固定装置存在,汽包的安全还未得到合理的保障,使得整个锅炉系统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包内件的固定装置,解决目前汽包没有内件固定装置,容易发生安全故障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汽包内件的固定装置,包括撑板、吊挂、侧封板和锁闭装置,所述撑板的一端与汽包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吊挂卡接并支出,所述侧封板的顶部与汽包内壁固定,吊挂为“L”形,其“L”形的顶部与汽包内壁固定,所述吊挂与侧封板装配后形成四周围合、下部具有供汽水分离器进出的汽水分离仓,所述吊挂的底部设有用于防止汽水分离器下落的锁闭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吊挂为两个,分设于汽包内壁的两侧,分别是一号吊挂和二号吊挂。
更近一步地,所述一号吊挂的上平面设有用于安装汽水分离器的凹槽,底部设有倾斜的吊耳。
更近一步地,所述锁闭装置包括挡板和调节健,挡板设于一号吊挂的底部,挡板上设有与吊耳大小对应的槽孔,所述调节键为下大上小的契形结构,吊耳穿过槽孔时,调节键塞于吊耳和槽孔的间隙,形成榫卯结构。
更近一步地,所述吊耳为两个,其倾斜方向相反,槽孔为两个,分设挡板的两端,两槽孔的间距与一号吊挂上两吊耳的间距相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撑板上设有突出的插块,所述吊挂上设有供插块穿过的卡口,插块穿过卡口并支出。
更近一步地,所述插块为数个,插块的数量与汽水分离器的数量对应,卡口的数量与插块对应。
更近一步地,所述插块为撑板上突出的直角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侧封板的顶部与汽包内壁相应,为弧形结构。
本发明中部分零件的作用如下:
撑板:保证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保证每一件分离器运行时不会随意晃动。
吊挂:承载分离器。
侧封板:进一步保证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并参与分离器的分离作用。
汽水分离仓:进行汽水分离作用。
锁闭装置:固定安装时的最后一件分离器,保证其固定在吊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汽包内件的固定装置,设计合理、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具备以下优点:
1、简化了零件数量,各零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
2、优化了加工工艺,便于冲压成型,可实现批量生产,通用性极强;
3、分离器与吊挂间为可拆卸连接,无需焊接,减少了装配时的焊接工作量,保障了分离器的无损更换性;
4、增加了侧封板,保障了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并且参与分离器的分离作用,提高了分离效果;
5、使得汽包安全得到了保障,对整个锅炉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汽包内件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一号吊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4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