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分离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速溶预混干粉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3989.7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2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新;吴亮;杨勇;安伟;牛志刚;丁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785;C12R1/8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离 芳烃 降解 真菌 速溶 干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分离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速溶预混干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其中,石油烃污染物往往通过意外泄露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石油烃污染物中大量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难以自然降解,对环境造成了持续性地严重威胁。并且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被多个国家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采用生物治理,特别是真菌降解石油污染物中的多环芳烃是控制乃至消除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有效措施,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一系列专利被我国和国际的相关组织机构授权。例如:中国专利(200810228377.7)公开了一种由毛霉、小克银汉、镰刀菌和产黄青霉等组成的用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菌剂;中国专利(200910234389.5)公开了一种采用摩西球囊霉等丛枝菌根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美国专利(US20040023362A1)公开了一种采用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等降解多环芳烃的方法;美国专利(7118906B2)公开了一种采用浅黄囊孔菌Flavodon flavus治理多环芳烃污染废水的方法。
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分离主要遵循传统的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方法。但是,多环芳烃降解真菌培养基的传统制备流程相当复杂、耗时较长,并且由于要保证多环芳烃颗粒的分布均匀,操作过程需要大量剧毒的有机溶剂,既增加了试剂成本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缺乏细菌生长抑制剂,常造成杂菌生长过于旺盛,以至于目标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分离效率低、分离效果较差。这些缺陷严重限制了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分离乃至进一步的石油污染环境治理进程。如何创新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培养基的制备流程,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
采用速溶预混干粉制备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例如:中国专利(200710121709.7)公开了一种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干粉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200610078090.1)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育种、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干粉式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美国专利(US20120276630A1)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干粉培养基。但是,国内外至今仍没有针对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速溶预混干粉制备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针对目前多环芳烃降解真菌分离培养速度慢、分离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速溶预混干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用于分离多环芳烃降解真菌的速溶预混干粉,按重量比为0.1~0.5:0.01~0.05:2~5:10~30的比例由超微多环芳烃颗粒、细菌生长抑制剂、可溶性无机盐和琼脂组成。
所述超微多环芳烃颗粒、细菌生长抑制剂、可溶性无机盐和琼脂的质量比优选为0.2:0.03:4:20。
所述超微多环芳烃颗粒为颗粒直径低于150μm的质量比为1:0.01~10的菲和芘组成。
所述菲和芘的质量比优选为1:0.1。
所述细菌生长抑制剂优选为孟加拉红或利福平。
所述可溶性无机盐由质量比为0.5~2:0.5~2:0.5~2:0.5~2:0.1~0.5:0.01~0.05:0.02~0.1的K2HPO4、KH2PO4、NH4NO3、NaCl、MgSO4、CaCl2和FeCl3组成。
所述K2HPO4、KH2PO4、NH4NO3、NaCl、MgSO4、CaCl2和FeCl3的质量比优选为1:1:1:1:0.2:0.02:0.05。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①使用简便,耗时极短;
②无需使用有机溶剂溶解多环芳烃,大幅降低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毒害;
③杂菌生长少、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3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光亮镀镍液
- 下一篇:用于热浸镀锌的铜强化低合金高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