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立小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2462.2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兵;顾建文;匡永勤;黄海东;张修忠;孙浩东;张俊海;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8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立 动物 颅脑 撞击 损伤 模型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实验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立小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物头部损伤的动物实验领域中已建立有多种模型,既有利用将一定质量的物体,按一定高度自由落下打击动物头部,也有采用高压液体或气体冲击所致颅脑损伤以及一些改进版本。但现实生活中头部因车祸引起的损伤的比例越来越高,死亡率高。能够较为客观或真实模拟动物头部因车祸引起颅脑损伤的手段并不多,大多数造模装置仅仅局限于依靠重物砸中头部或直接砸中大脑组织而建立的实验研究平台,所建立的模型不能很好的模拟现实车祸过程中所致的颅脑损伤。现实车祸中的头部损伤不仅仅涉及头部某一区域的损伤,往往在高速运动中同时伴有因急性减速运动所致的脑组织挫裂伤以及高位脊髓的剪切伤,因而以往实验模型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或是局限性。理想的小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至少应具备以下方面:(1) 所建立模型尽量与车祸引起的颅脑损伤具有相似性,其损伤模型尽量接近人类现实生活。(2) 实验的可控性:所致颅脑损伤可根据实际需要能够准确调整损伤部位及程度,复制出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模型。(3) 实验的可操作性及重复性:即复制出的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不大,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强。但是,目前大多数实验装置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虽经大量改进后仍然没有较为合适的造模装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更科学、更实用的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为临床治疗车祸引起的颅脑撞击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小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不能很好的模拟现实车祸过程中所致的颅脑撞击损伤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实际控制良好,能够实现对目的部位损伤的精确控制,能较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因车祸伤所致的颅脑撞击损伤的建立小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建立小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的装置,由实验台(1)、弹簧固定器(2)、撞击杆(3)、砧板(4)、减速阻挡装置(5)、实验小车(6)、大鼠固定器(7)、小车轨道(8)、弹簧(12)、牵引线(16)和牵引线固定及释放装置(9)组成,其特征在于弹簧固定器(2)、撞击杆(3)、减速阻挡装置(5)、小车轨道(8)和牵引线固定及释放装置(9)依次固定在实验台(1)的台面上;砧板(4)固定于撞击杆上,并位于减速阻挡装置(5)的上方;小车轨道(8)上安装有实验小车(6),实验小车(6)上安装有大鼠固定器(7);弹簧(12)分别与弹簧固定器(2)和实验小车(6)上的弹簧支架(11)相连;牵引线(16)一端固定于实验小车(6)尾部,另一端为牵引线末端(10),穿过牵引线固定及释放装置(9)。
上述方案中,所述大鼠固定器(7)固定在大鼠固定器底座(14)上,大鼠固定器底座(14)通过小车上固定螺丝(13)固定在实验小车(6)车面上的凹槽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小车轨道(8)上标有刻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实验台(1)台面正中开有缝隙(18),弹簧固定器(2)、撞击杆(3)、减速阻挡装置(5)、小车轨道(8)和牵引线固定及释放装置(9)分别通过固定螺丝(15)固定在缝隙(18)上。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将大鼠置于大鼠固定器上,采用橡皮筋适当固定大鼠头部及胸腹部;调节弹簧固定器、撞击杆及砧板、减速阻挡装置以及大鼠固定器之间的距离,不至于在撞击瞬间直接撞击大鼠头部,而是在砧板与头部之间预留有一定距离,然后旋紧固定螺丝,将弹簧固定器、撞击杆及砧板、减速阻挡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弹簧固定器两侧具有弹簧支架,可以固定弹簧,并且弹簧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节。通过调节砧板大小及砧板位置的高低,以适应不同体型的大鼠。将实验小车置于轨道内,一端两侧通过弹簧支架连接弹簧,另一端连接牵引线。实验小车上的大鼠固定器通过小车上固定螺丝实现位置调节,从而调节大鼠固定器到砧板之间的距离。然后用手或其它动力拉动牵引线末端使小车产生位移,引起所连接弹簧产生位移,根据胡克定律△F=k.Δx,产生不同拉力,利用弹簧拉长长度不同所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其终末速度亦不同,从而实现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的目的。由于轨道上有刻度,可以及时计算出加速度及撞击时的终末速度。牵引线从牵引线固定及释放装置中穿过,当实验时牵引线拉动至一定位置后可以及时固定,并且在完成计算后及时释放牵引线,造成大鼠颅脑撞击损伤。根据撞击时的终末速度和大鼠的伤情建立小动物颅脑撞击损伤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2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