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长期发电量计划编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41995.9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薛必克;耿建;郑亚先;邵平;龙苏岩;程海花;郭艳敏;黄龙达;王高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长期 发电量 计划 编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长期发电量计划编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长期电量计划编制是电力系统规划、电网交易运营以及交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当前电网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在编制中长期电量计划时,通常根据经验判断所编制的电量计划是否满足电网的输电约束,缺少量化的计及电网安全约束手段。此外,从中长期来看,电力系统网架结构变化大,即使在同一网架结构也有各种不同的运行方式,这导致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也千变万化,这种凭经验判断的做法,带来编制的电量计划可信度、执行力严重不足,使得计划执行过程中经常变更、修正,也给电网公司的运行和运营带来监管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把电量计划研究周期按照需要划分成若干个等或不等的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点作为一个时间研究断面。在每个时间研究断面,电量计划对应的电力分解值作为待求优化变量。在通常情况下,应用电网的安全约束必须在知道出力计划后才能计算支路潮流,进而判断支路是否越限;这使得电力计划值求解与基于潮流计算的安全约束判断两个过程互为耦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在本发明中,通过引入该时间断面的电力系统网络灵敏度,把输电线路的热稳定限值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从而使得电力计划值求解与基于潮流计算的安全约束判断两个过程解耦,降低了问题研究的复杂程度。根据优化得到的各个时间研究断面的电力计划,按时间积分后得到研究时段周期内相应的电量计划。
本发明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断面)安全约束指输电线路(断面)的功率小于其最大传输功率,它是以电力形式描述的,而中长期电量计划编制最终求解对象为电量,因此解决电量‐电力互为转换是中长期电量计划安全约束建模前提;另一方面,上述的直接利用上述的输电线路(断面)安全约束,将人为的把单一的优化过程分割成优化和潮流计算两个过程,使得问题复杂化,因此有必要对找出上述的安全约束的等效形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长期发电量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间隔划分中长期电量计划研究周期时间,生成时间研究断面;
(2)将时间研究断面对应的电力分解值作为待求优化变量;
(3)将优化后电力分解值与安全约束解耦;
(4)将解耦后电力值转换为电量计划。
优选的,步骤(1)中电量计划研究周期划分成若干个等或不等的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点作为一个时间研究断面。
优选的,步骤(2)中在每个时间研究断面,电量计划对应的电力分解值作为待求优化变量。
优选的,步骤(3)中安全约束为基于灵敏度的安全约束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
优选的,步骤(3)中将优化后电力分解值与基于潮流计算的安全约束判断两个过程解耦。
优选的,步骤(4)中解耦得到的各个时间研究断面的电力值,按时间得到研究时段周期内相应的电量计划。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提出的“电量-电力”互为转换关系,使得在编制中长期电量计划时进行基于电力系统网络分析的安全约束检验成为可能。
2)本发明中提出的基于灵敏度的安全约束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将不再需要计算电力系统潮流分布,把中长期电量计划编制问题与基于潮流计算的安全校核过程解耦,降低了所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提高了中长期电量计划编制的效率。
3)本发明将改变中长期电量计划编制时凭业务人员经验进行安全约束判断的现状,提高所编制的电量计划可信度、执行力,降低了电网公司的运行和运营带来监管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中长期电量计划编辑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中长期电量计划编辑方法流程为:
(1)间隔划分中长期电量计划研究周期时间,生成时间研究断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19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