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器具插座的排线连接方法及器具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1242.8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9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方遂;杨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昌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00;H01R4/7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813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具 插座 排线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排线连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器具插座内部排线的接线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实现接线的一种器具插座。
背景技术
传统器具插座涉及到主路、分路单独控制时候,内部走线通常采用跳线方式,布线方式简单、实用、造价低廉,生产过程中却会遇到不少麻烦:当2条线同时压接在一个接线端口时,生产过程中对连接线的扯拉等外力极易造成线头脱落等状况。当连接线路采用断点串接方式走线,其中某个点出现脱落断开则造成后面所有点位都不导通,生产过程中因此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非常严峻。布线过程中因为采用的线材多为软电缆或者软电子线,所以布线后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杂乱无章,这也给生产过程中造成一些麻烦,生产过程往往在区分1号线或者2号线的问题上浪费不少时间效率低下,顾客拆开产品内部多有抱怨造成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器具插座内部有序走线、各个接线端子连接稳固,且安装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器具插座的排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器具插座上无断点的电源主连接线与待安装插座和空开的位置上设置连接节点,在所述连接节点位置上将待连接线与电源主连接线并列连接,内部相互导通,在所述连接节点上采用端子机使两连接线固定在一起,最后连接节点部分采用注塑机将其注塑为一体成型的线夹;所述线夹固定在底座上,将空开固定在该底座的另一面,再将所述的底座固定在器具插座的外壳上,待连接线的引出端连接到空开的输入端,再将空开的输出端与插座的接线端子相连,完成排线的连接。
同时公开了一种器具插座,包括线夹101、底座102、空开103、插座104、插座外壳105、空开面板1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器具插座的内部排线采用先在器具插座上无断点的电源主连接线与待安装插座和空开的位置上设置连接节点,在所述连接节点位置上将待连接线与电源主连接线并列连接,内部相互导通,在所述连接节点上采用端子机使两连接线固定在一起,最后连接节点部分采用注塑机将其注塑为一体成型的线夹;所述线夹固定在底座上,将空开固定在该底座的另一面,再将所述的底座固定在器具插座的外壳上,待连接线的引出端连接到空开的输入端,再将空开的输出端与插座的接线端子相连,完成排线的连接的方法实现。
所述的器具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101由连接节点、主连接线11和待连接线12组成,采用注塑机将连接节点、主连接线11和待连接线12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底座102设有左边螺柱6、中螺柱3、右圆柱孔9、中圆柱孔2、空腔10、限位板5和导线槽8,所述左边螺柱6和中螺柱3结构尺寸相同,右圆柱孔9和中圆柱孔2的内孔结构尺寸相同,且内径与左边螺柱6和中螺柱3的外径相同或略大,深度与左边螺柱6和中螺柱3高度相同或略深;两个相同的底座102相向装配时,其中一个底座102的左边螺柱6与另一个底座102的右圆柱孔9相匹配,其中一个底座102的中螺柱3与另一个底座102的中圆柱孔2相匹配。
所述的器具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2上还设有固定凹形卡槽7。
所述的器具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2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空开的固定翼1,所述固定翼1宽度与空开的固定卡扣33的宽度相同,固定翼1边上打切角、厚度与固定卡扣33的空开卡槽32相匹配。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布线方式的改进,进而改善产品内部布线条理性与准确性,对连接线做出的改进,避免连接断点造成后端断电,对使用此项技术的成品结构定位与结构配合的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各个组件的连接完全采用结构配合互相约束固定在一起,无需螺丝固定,较之前的同类型产品结构更加可靠、稳定,生产工艺更加简单、便捷,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中大大减少其因为螺丝问题而导致的产品不良,产品可靠性大有提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线夹立体图;
图2是底座立体图;
图3是单个线夹与单个底座组装图;
图4是两组线夹和底座组装图;
图5是空开侧面示意图;
图6是空开面板结构图;
图7是外壳母板结构图;
图8是外壳公板结构图;
图9是外壳母板和外壳公板组装结构图;
图10是带定位孔的外壳机构示意图;
图11是正面空开正面输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正面空开侧面输出效果图12;
图13是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空开和底座完成转配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昌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昌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12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饰品加工对接穿孔机
- 下一篇:一种北五味子多糖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