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0578.2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1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爱叶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13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生病需要进行输液时需要专门安排人进行看护,观察输液器内的药液,待药液快输完时,再呼唤护士进行处理。使用此种输液器,输液完毕时,其即不能自动报警,也不能自动切断输液通路,在无人进行看护时容易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器因其在输液完毕时即不能自动自动报警,也不能自动切断输液通路,容易发生危险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输液器包括输液器本体和控制器,所述输液器本体包括药液容器和输液管,其中:
所述输液管上设有止流装置,所述止流装置包括密封设置于所述输液管上的上止流台和下止流台,所述上止流台和所述下止流台之间通过止流软管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止流台上固定设有止流塞,止流塞位于所述密封软管的内部,所述止流塞的塞柱直径与所述输液管的内径相同,所述下止流台上还设有若干供药液流通的通孔;
所述控制器包括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安装于所述药液容器的颈部,用于监测所述药液容器内的液位深度,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信号控制单元,所述信号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夹持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于所述上止流台和所述下止流台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夹持装置上设有延时传感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止流软管的管壁为环形褶皱状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输液器,由于其设置了控制器使得其能通过液位传感器对药液容器内的液位情况实施监测,并转化成电信号传递给信号控制单元,当药液容器内的液位低于设定值时,信号控制单元即会发出控制信号至报警装置和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即夹紧上止流台和下止流台,使其合并在一起,从而使止流塞塞入输液管中,切断输液通路,同时提示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换药或者起针操作。输液完成后,仅需将控制器拆下即可,使其能够重复利用而且不会造成药液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流装置的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中:1-输液器本体,11-药液容器,12-输液管,13-止流装置,131-上止流台,132-下止流台,1321-通孔,133-止流软管,134-止流塞,2-控制器,21-液位感应器,22-控制单元,23-夹持装置,24-报警装置,25-延时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液器包括输液器本体和控制器,输液器本体包括药液容器和输液管,其中:
输液管上设有止流装置,止流装置包括密封设置于输液管上的上止流台和下止流台,上止流台和下止流台之间通过止流软管密封连接在一起,下止流台上固定设有止流塞,止流塞位于密封软管的内部,止流塞的塞柱直径与输液管的内径相同,下止流台上还设有若干供药液流通的通孔;
控制器包括液位感应器,液位感应器安装于药液容器的颈部,用于监测药液容器内的液位深度,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信号控制单元,信号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夹持装置和报警装置,夹持装置夹持于上止流台和下止流台上。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发明实施例有关的结构部分。
输液器包括输液器本体1和控制器2,输液器本体1包括药液容器11和输液管12,其中:
输液管12上设有止流装置13,如图2所示,止流装置13包括密封设置于输液管12上的上止流台131和下止流台132,上止流台131和下止流台132之间通过止流软管133密封连接在一起,下止流台132上固定设有止流塞134,止流塞134位于密封软管133的内部,止流塞134的塞柱直径与输液管12的内径相同,下止流台132上还设有若干供药液流通的通孔13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爱叶,未经孙爱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0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