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7170.1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4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毅;张勇平;刘军锋;吴宝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04 | 分类号: | H02N1/04;H02J7/3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宋菲;刘云贵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传统的能源通常为一次性能源,如果过度开采就会面临能源用尽的危机。因此,迫切地需要开发新能源。现有的新能源通常包括波浪能、潮汐能、太阳能和压电能等。
以压电能为例来说,现有的压电发电系统是利用压电材料,将周围环境的振动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这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技术。但是现有的压电发电系统一般不能很好的利用波浪、潮汐产生的机械能进行发电,造成波浪能和潮汐能的浪费。
而且现有的压电发电系统转化效率低,发电量较小,造成收集能量需要较长时间,所以不能高效快捷的实现能量的收集。另外,这种压电发电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电系统不能很好的利用波浪、潮汐产生的机械能进行发电的问题。
一种发电系统,包括: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纳米摩擦发电机以及至少一个撞击部件,其中,每个纳米摩擦发电机通过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部,所述撞击部件能够在所述空腔内自由运动;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纳米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对所述纳米摩擦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进行存储。
较佳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空腔的两个内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纳米摩擦发电机,其中,所述两个内壁之间相对平行或垂直。
较佳的,所述弹性部件为两组,其中,第一组弹性部件中的各个弹性部件之间相互平行,第二组弹性部件中的各个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组弹性部件中的各个弹性部件之间相对垂直。
较佳的,所述撞击部件具有椭圆形的底部以及球形的顶部,其中,所述底部和顶部均为自由端。
较佳的,所述底部的体积大于所述顶部的体积,且所述底部的密度大于所述顶部的密度。
较佳的,所述纳米摩擦发电机被所述撞击部件撞击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有防护垫片。
较佳的,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整流电路、第一开关控制电路、第一直流/直流控制电路以及储能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至少一个纳米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纳米摩擦发电机输出的交流脉冲电信号并对所述交流脉冲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直流电压;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所述第一直流/直流控制电路和所述储能电路相连,接收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和所述储能电路反馈的瞬时充电电压,根据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和所述储能电路反馈的瞬时充电电压得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直流/直流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直流/直流控制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和所述储能电路相连,根据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转换处理输出给所述储能电路充电,得到瞬时充电电压。
较佳的,所述发电装置还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二直流/直流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流/直流控制电路和所述储能电路相连,接收所述太阳能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和所述储能电路反馈的瞬时充电电压,根据所述太阳能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和所述储能电路反馈的瞬时充电电压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二直流/直流控制电路;所述第二直流/直流控制电路与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和所述储能电路相连,根据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对所述太阳能板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转换处理输出给所述储能电路充电,得到瞬时充电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71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