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卫星的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25007.1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5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科智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4 | 分类号: | H04W4/04;H04W4/14;H04W8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北斗 卫星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通信设备定位广泛应用于各种救援工作中,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利用卫星系统定位救援,但相关的定位系统较为复杂,不稳定,并未得到普通应用。
综上可知,现有的船舶用通信定位系统,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通信系统,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来对船舶进行定位,通过北斗卫星的短消息信道来传输定位跟踪信息和进行双方消息互传,可对远海各类船泊进行监管及实现紧急求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通信系统,包括:
用于通过所述北斗卫星接收或发送应用数据的通信子系统;
用于处理所述通信子系统接收的应用数据,或将相关的应用数据经处理后传送到所述通信子系统的应用服务器;
用于存储和备份应用数据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通信子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均连接于所述应用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所述通信子系统包括北斗接收器、北斗发送器和通信收发服务器,所述北斗接收器和北斗发送器均连接于所述通信收发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Raid5冗余阵列及双机热备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所述应用服务器采用ADSL或DDN专线的方式接入网络应用系统。
本发明通过设置通信子系统以用于通过所述北斗卫星接收或发送应用数据;并通过应用服务器处理所述通信子系统接收的应用数据,或将相关的应用数据经处理后传送到所述通信子系统;以及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备份。通信终端可通过北斗卫星与该通信系统实现通信,且该通信系统可应用于船舶监控及运营,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来对船舶进行定位,通过北斗卫星的短消息信道来传输定位跟踪信息和进行双方消息互传,可对远海各类船泊进行监管及实现紧急求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北斗通信设备应用网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100包括通信子系统10、应用服务器20及数据库服务器30,所述通信子系统10和数据库服务器30均连接于所述应用服务器20,其中:
通信子系统10,用于通过所述北斗卫星接收或发送应用数据;
应用服务器20,用于处理所述通信子系统接收的应用数据,或将相关的应用数据经处理后传送到所述通信子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30,用于存储和备份应用数据。
本发明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相关设备进行定位,比如载有北斗通信设备的船舶。需要说明的,结合图4这里的北斗通信设备相当于一个小北斗基站。一个地点装一个该北斗通信设备,那么在此设备周围一百米范围内的通信终端,都可连上此设备,通过北斗卫星来收发信息。
再参见图2和图3,所述通信子系统10包括北斗接收器11、北斗发送器12和通信收发服务器13,所述北斗接收器11和北斗发送器12均连接于所述通信收发服务器13其中:
所述通信收发服务器13用于通过串口控制所述北斗接收器11的数据接收和北斗发送器12的数据发送,并将所述北斗接收器11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所述应用服务器20,同时将所述应用服务器20发送过来的数据通过串口分配给合适的北斗发送器12实现发送并回应发送状态。
优选的,所述数据库服务器30采用Raid5冗余阵列及双机热备系统,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科智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科智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5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