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果树再植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防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4682.2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1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曹秋芬;孟玉平;孙海峰;李捷;田歌;王建斌;田建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P1/00;A01P3/00;A01P5/00;A01N6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815***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果树 再植 复合 微生物 及其 防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防病治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果树再植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防病方法。
背景技术
果树再植病是指在老果树挖除后的地块继续栽植同一种果树或其它果树时,所发生的生理障害,俗称重茬病。一般来说,农作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茬障害,但一年生作物如粮食、蔬菜等由于生长周期短,重茬障害表现不十分显著。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在同一地点长年累月生长,如北方主要果树苹果、梨、葡萄、桃等树种最佳生产期限为20年左右,一旦进入衰老期,产量下降、产品品质不良,经济效益低下,不得不淘汰更新。然而,如果在同一地块再种植同一种果树就必然发生严重的再植障害,如果改种其它果树,也会发生再植障害,但发生程度轻于同一种果树。
果树再植病一般表现为果树栽植后,植株生长缓慢,发枝少,枝条短,叶片小,不发根,部分根系皮层变色,失去吸收功能,直至死亡,死亡率较高,成活率较低;即使成活的果树也表现出生长迟缓,易于衰老,结果迟,结果少,果实质量差,结果年限较短;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特别是腐烂病发病早,病情重,寿命短。苹果、桃、梨、杏、李、樱桃、葡萄、核桃等果树再植后均能发生再植障害,其中苹果树和桃树的再植障害表现最为严重,一般在旧果园地块5年以内无法种植同一种果树。
果树再植病害发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落叶果树再植病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直接因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1)由于原植的果树,长期固定在一个地点生长,导致根系生长范围内土壤营养失去平衡,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缺乏,而其他营养元素过剩,影响再植的果树生长发育。(2)前茬果树根系在多年的生长发育中,分泌释放大量的根皮苷、根皮素等代谢产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会产生有毒物质,且因老果园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氢氰酸发生量较多,导致新栽果树根系呼吸作用受到强烈抑制,从而强烈的抑制再植果树的生长,比如苹果树根系产生的根皮素和根皮苷,对再植苹果苗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3)残留于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和放线菌、病原线虫使新栽果树受到危害。目前有用农药处理土壤的办法、多施肥料的办法效果都不很明显。所以农民淘汰老果树后不得不放弃再种植果树,只能改种其它作物。在生产实际当中再植病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目前尚无彻底根除果树再植病的好办法,所以研究能够克服果树再植病的方法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果树再植病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果树再植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防病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4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色墨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结构胶膜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