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淋浸的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0020.8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邓祥义;左小华;张丽丽;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3/04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瞿晖 |
地址: | 435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化壳 淋积型 稀土 矿淋浸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稀土矿分离富集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淋浸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稀土资源储藏大国,同时也是稀土产品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目前,稀土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材料、电子、医学等领域,稀土主要来源于矿石的提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矿石品位低,矿石粒度较细,稀土主要以水合离子或羟基水合离子被吸附在粘土矿物上,采用常规的磁选、重选等物理选矿法无法富集稀土,只能采用化学选矿法回收稀土。根据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以离子为主的特点,采用电解质溶液进行离子交换浸取稀土;近年来,原地浸取工艺解决了破坏植被、“搬山”运动及水土流失等问题。譬如淡永福(淡永福.原地浸析采矿法在稀土矿中的研究和应用[J].有色金属设计,2006,33(1):7-10.)在不破坏矿区地表植被的情况下,通过浅井将浸出剂溶液直接注入矿体,浸取剂溶液沿稀土矿物的孔隙渗入矿体,以一定的流速均匀渗透。浸取剂溶液在重力和外界压力作用下,在矿石孔隙中扩散并挤压出孔裂隙水,同时浸取剂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吸附在稀土矿物表面的稀土离子进行交换,进一步扩散到溶液中,生成孔裂隙稀土浸出液,然后稀土浸出液流入集液沟,收集浸取液并进行浓缩和富集处理。另有报道(卢盛良,卢朝晖,吴南萍.淋积型稀土矿柱浸试验研究[J].江西科学,1998,16(2):77-83.),根据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矿机理,采用柱浸工艺浸取稀土,该工艺可浸性能好,浸取剂耗量小,资源利用率高。但由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的构成复杂和对原地浸出方法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仍存在稀土浸取率低,浸出液杂质含量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浸取率高,浸出液杂质含量低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淋浸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淋浸的分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装入高500mm,直径50mm的玻璃柱内;
②将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分别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选用任意两种溶液按1∶1~3的质量比混合成复合铵盐浸取剂;
③将上述浸取剂和稀土矿按1∶1~10的液固比和以0.1~2ml/min的速度滴加于玻璃柱内的稀土矿上,进行连续淋洗,收集浸出液;
④将浸出液浓缩至开始有固体析出,再于110℃下烘干,即得到富集的稀土矿;该富集的稀土矿经检测,浸取率高于94.5%,纯度达到93.2%以上。
本发明的优选方法之一包括下述步骤:
①称取500g江西龙南风化壳淋积型重稀土矿,其中稀土品位为1.5%;将其装入高500mm,直径50mm的玻璃柱内;
②将硫酸铵和氯化铵分别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取硫酸铵和氯化铵两种溶液按1∶3的质量比混合成复合铵盐浸取剂;
③将上述浸取剂和稀土矿按1∶5的液固比和以0.1~0.6ml/min的速度连续滴加于玻璃柱内的稀土矿上,收集浸出液;
④将收集的浸出液浓缩至开始有固体析出,再于110℃下烘干,即得到富集的稀土矿7.3g,经检测,浸取率为98.6%,稀土矿的纯度为96.6%。
本发明的优选方法之二包括下述步骤:
①称取500g江西龙南风化壳淋积型重稀土矿,其中稀土矿品位为1.5%;将其装入高500mm,直径50mm的玻璃柱内;
②将硝酸铵和硫酸铵分别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取硝酸铵和硫酸铵两种溶液按1:1.25的质量比混合成复合铵盐浸取剂;
③将上述浸取剂和稀土矿按1:1的液固比和以1.5~2.0ml /min的速度连续滴加于玻璃柱内的稀土矿上,收集浸出液;
④将收集的浸出液浓缩至开始有固体析出,再于110℃下烘干,即得到富集的稀土矿7.2g,经检测,浸取率为98.0%,稀土矿的纯度为96.0%。
所述的风化壳淋积型重稀土矿原矿为取自江西龙南风化壳淋积型重稀土矿。
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富集稀土矿,采用EDTA容量法测定稀土的浸取率和通过草酸重量法分析灼烧得到氧化稀土产品的纯度,具体操作方法见包头稀土研究所院编.稀土分析手册[M],包头:中国稀土学会,1995:19-1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未经湖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0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