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音型发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4023.0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4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罗雄彬;曹家彬;廖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1P5/06;F01P5/02;F16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57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音 发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音型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静音型发电机组是相对于开架式发电机组而言的,开架式发动机的机组安装在底盘上,整个机组裸露在外。而静音型在开架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外壳,除必要的进排气口外,整个机组被密封,使发电机组有隔音和防雨功能。普通静音型发电机组主要由机箱、发动机、电机、消声器等组成,机箱由盖板、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在机箱内壁设置有吸音层。发动机与电机相连,消声器通过进气管道与发动机气缸头相连,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箱体、发动机气缸头、发动机启动器、发动机叶轮等。电机由转子、定子、电机端盖、设置在电机端盖内的离心风扇等组成。
为保证静音型发电机组能达到相应的分贝要求,整个机组几乎被密封在机箱内,造成机组通风散热不好,造成机组内部升温太快,严重影响了机组的性能,尤其是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静音型发电机组,在确保机组良好的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机组的通风散热性能,保证大功率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静音型发电机组,包括机箱(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1)内的发动机(2)、电机(3)和消声器(4),所述机箱(1)由盖板、底板、前侧板(1a)、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1b)围成,在机箱(1)内壁设置有吸音层(11),所述发动机(2)与电机(3)相连,消声器(4)通过进气管道(5)与发动机气缸头(2a)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设置在机箱(1)的前部,电机(3)设置在机箱(1)的后部,消声器(4)设置在电机(3)的上方,所述右侧板(1b)上设置有消声器排风口(1c);在所述前侧板(1a)上设置有正对发动机叶轮的第一进风口(1d),在发动机叶轮与前侧板(1a)之间设置有进气导风罩(7),在发动机启动器(2b)的外周设置有启动器导风罩(8),在发动机气缸头(2a)的外周设置有气缸头导风罩(9),在进气管道(5)及消声器(4)的外周设置有消声器导风罩(10),在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第三排风口,在机箱(1)内设置有正对第三排风口的轴流式机箱风扇(6);所述发动机叶轮从第一进风口(1d)引风,依次经过进气导风罩(7)、启动器导风罩(8)后,一部分风流经气缸头导风罩(9)、消声器导风罩(10)、消声器排风口(1c)排到机箱(1)外,构成动力降温风道(A);另一部分气流经发动机箱体(2c)流入机箱(1)内,经轴流式机箱风扇(6)引风至第三排风口,再排到机箱(1)外,构成整机余热降温风道(B);
在所述电机(3)的后方设置有电机进气导风管(12),在所述右侧板(1b)上设置有正对电机进气导风管(12)的第二进风口(1e),在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正对电机端盖(3a)的第二排风口,在所述电机端盖(3a)与第二排风口之间设置有电机排气导风管(13),所述电机端盖(3a)内设置有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从第二进风口(1e)引风,依次经过电机进气导风管(12)、电机(3)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隙、电机端盖(3a)、电机排气导风管(13)后,从第二排风口排到机箱(1)外,构成电机降温风道(C)。
优选为,所述吸音层(11)为双层结构,由吸音泡沫(11a)和阻尼层(11b)构成,进一步提高吸音层的降噪效果。
有益效果:根据发电机组的工作特点,在发电机组内设置动力降温风道、整机余热降温风道和电机降温风道,实现了各大型发热部件全部采用风冷方式进行降温,全面保证了机组内部的通风散热,达到了发电机组最佳的降噪效果,确保了发电机组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动力降温风道的路线图(不包括机箱的前、后、左、右侧板)。
图2是本发明中整机余热降温风道的路线图(不包括机箱的前、后、左、右侧板及消声器组件等)。
图3是本发明中电机降温风道的路线图(不包括机箱的前、后、左、右侧板及消声器组件等)。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吸音层的箱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4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泄漏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充气泵连接件及充气泵